新华社武汉12月10日电(记者冯国栋)“中华名楼”黄鹤楼前身是何样貌?国家5A景区黄鹤楼景区管理部门根据古代绘画、历史照片等文献记载,采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造技艺,按比例高精度复原了宋、清时期黄鹤楼的不同形态。复原件日前在黄鹤楼面向游客展出。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史上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为展示黄鹤楼千百年兴衰历程以及它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相关人员对历史文献上的宋、清时期黄鹤楼形态进行了立体还原。
复制品位于二楼展厅。据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至宋代已发展成建筑群。宋代黄鹤楼整体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错落跌宕又浑然一体。主楼每层翘角重檐,梁柱、围栏等细节精致。宋代黄鹤楼在战争中被毁。清代黄鹤楼为三层建筑,形态奇特壮丽。19世纪末,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毁于大火,只有攒尖铜顶留存下来。这也是历代被毁黄鹤楼留存至今的唯一构件。
如今的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蛇山之首,在清代残存结构上重建,于1985年建成开放。现代黄鹤楼汲取了历史精粹又彰显新的特色,是国家5A景区和武汉地标性历史建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