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制度自信的科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5日09:33 来源: 湖北日报

陈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显著优势,深刻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对于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奋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指针。

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是制度自信的理论前提

在制度体系中起全域覆盖性、顶层决定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是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通过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覆盖和体现在各领域各方面。比如,体现在政治领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就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所派生而来的、体现在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的主体性制度。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方面,创新和完善空间比较大的是重要制度,特别是“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

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理论涵义、现实根据和重大作用是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人民把自己国家的制度视作本国引以为傲的创造,以主人翁的态度和身份去看待这个制度,高度认可、认同、尊重、推崇这个制度,高度自觉地遵从、执行、维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这个制度永葆生机活力,持续持久高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现实根据,一是来源于我国已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带领人民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实践和改革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是制度自信最根本的基础。二是来源于新中国社会制度与旧中国社会制度成效的对比。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制度,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通过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与探索,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也是制度自信的基本根据。三是来源于中西方制度成效的对比。我们的发展没有拄着别人的拐棍,而是始终站稳脚跟,走出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和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坚定制度自信,全国人民才会觉得未来的生活有奔头,自身的事业有干头,才能不断走向新的成功。制度自信是实现我国长治久安的坚实堡垒。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从而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着力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路径是制度自信的坚实保障

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显著优势。我们要在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安排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些显著优势,使之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和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自身的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好制度执行的表率,以上率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我们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优越性充分展现,永葆生机和活力。

人民的制度自信不会自发产生,需要发挥宣传教育的力量。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宣传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生活,让制度自信的种子在中国人民的内心生根发芽。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优越性的故事。加强形势与政策的宣传教育,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制度安排和重大工作部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思想问题,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所)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