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 ——湖北省已有3.2万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走进基层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08:29 来源: 湖北日报

李晶为学生辅导功课

在荆楚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心怀大爱,投身乡村田野,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他们脚踏实地,坚守平凡岗位,数十年如一日为基层群众谋福祉。

近年来,随着“三支一扶”计划的深入开展,荆楚大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服务基层、奉献基层、扎根基层的高校毕业生,服务领域也从最初的“支农、支医、支教、扶贫”,逐步拓展到水利、人社、青年事务、残联、文化和供销合作等9个项目。

据省人社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选派3.2万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日前,人社部会同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9年“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上,来自我省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镇老山小学的李晶捧获殊荣。

千里追梦举家南迁投身乡村教育

——记2019年“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李晶

荣获2019年“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李晶,10年前响应我省“三支一扶”计划,投身到条件非常艰苦、师资缺乏的十堰山区学校胡家营小学,开始了她3年的支教生涯。

这名1985年出生于吉林长春市的女孩,当时刚从湖北文理学院毕业。3年的支教经历,让一颗投身基层教育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一名乡村教师,为农村孩子点燃希望之灯。

2012年,李晶顺利通过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沙洋县一所偏远乡村学校——拾回桥镇老山小学任教。

老山小学地处偏远,距离最近的集镇11公里,90多名学生大多是来自云南、河南和湖北恩施地区的移民家庭。作为学校里唯一念过大学的女老师,她不仅承担起四个年级的英语等学科教学任务,还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相隔千里,李晶经常通过电话向家人描述农村教育的现状,讲述在老山小学的经历和感动……在她的感染下,丈夫李建伟于2018年报考了教师岗位,任教于荆门市钟祥柴湖镇白沙小学,今年调至老山小学;妹妹李双毅然放弃了老家长春的优越工作,告别都市繁华,报考了湖北农村教师,来到拾回桥任教;父母不远千里,追随儿女举家南迁……当地人常说,李晶和妹妹是最美“姐妹花”,和丈夫是最佳“夫妻档”。

扎根基层10年,投身农村教育,李晶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10年来,她在离家的火车上流过泪,在去家访的山路上摔过跤,在与家长沟通中遭受过冷遇,在寒冬里为贫困的孩子买过鞋袜,给家境困难的学生拉过赞助,为孤苦伶仃的孩子捐过款,为内向忧郁的孩子解开过心结……在艰苦的条件下,她用青春呵护着孩子们成长,播洒爱的阳光。

10年来,李晶先后多次在教学比武、竞赛辅导、教学论文上获奖,深得学生和家长好评。2018年8月,李晶入选首届“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019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和力量。”李晶用她的青春书写大爱,彰显出新时期年轻人的使命与担当。只有走进基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这也是“三支一扶”计划开展的初衷。

我省“三支一扶”工作结硕果

扎根基层高校毕业生遍布荆楚大地

湖北是教育大省、人才大省。在“三支一扶”计划的支持之下,像李晶这样扎根基层的高校毕业生已遍布全省。

据悉,在2019年“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遴选中,我省推荐的4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李晶、武清元、王原强、冯江全部入围候选人。

武清元,出生于1984年。他的家乡,是位于长江三峡南岸的巴东县绿葱坡镇。这里海拔1800多米,是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乡镇,素有“鄂西屋脊”之称。10年前,武清元放弃进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把一腔热血撒向高山的教育事业,登上三尺讲台。10年来,在巴东县绿葱坡镇民族初级中学,他5年都带毕业班,每年都当班主任,今年以来还承担起学校党务工作、数学教研组组长工作。2019年,他被评为巴东县“最美教师”。

2008年,陕西省周至县人冯江从华中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来到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事湿地保护、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工作。

沉湖湿地位于武汉市西南边陲,属偏远湖区。该区域的罗汉生态监测站早在2006年就已建成,一直无人入住,冯江是第一位驻守人员,也是目前驻站时间最长的人。从一名“菜鸟”迅速成长为沉湖湿地的“活地图”和保护区的业务骨干,冯江创造了保护区的多个记录——他是保护区认识鸟类和植物最多的人,对于有些鸟类他甚至可以闻声识鸟;他是沉湖湿地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发现鸟类新纪录最多的人,已经为保护区增加了19个鸟种新记录;他是最熟悉保护区的人,跑遍了保护区内的所有乡镇和村组。

王原强,贵州遵义人。这个精瘦黝黑的汉子,常年奔走于仙桃田间地头查虫治病防灾减灾,是农民好朋友、庄稼好医生、植保好干部。

10年前,他投身仙桃“三农”事业,致力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立志当农民的“贴心人”。10年来,他每年有200多天在田间地头,做水稻、棉花、油菜、小麦、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为农作物丰收提供技术保障。每年5月至9月,他风雨无阻奔走于田间地头,查虫治虫,每年都要穿烂好几双深桶套鞋。他每年主持编辑《仙桃植保》10期,在抗击重大病虫灾害,指导农民科学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2年,他荣获省农业厅授予的“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他荣获省植物保护学会授予的“湖北省植物保护学会先进个人”。

让高校毕业生踏踏实实扎根基层

我省为“三支一扶”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支一扶”计划,既是一项“就业工程”,也是一项“人才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人才匮乏的局面,也悄然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正逐渐成长为基层组织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不断加强“三支一扶”工作。

在我省,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由组织、人社、财政等九个部门参与的“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责明确、任务具体、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党政统揽、人社主抓、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和组织保障体系。近年来,我省各地从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锻炼青年人才的高度来谋划、部署“三支一扶”工作,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我省财政每年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投入近300万元开展岗前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受到普遍欢迎。

在“三支一扶”工作中,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能否持续下去,就业出口是根本。为此,我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形成了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推荐、扶持自主创业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服务期满就业率逐年提高。宜昌、荆州等地积极落实期满考核聘用政策,恩施每年直接选聘部分服务期满的优秀“三支一扶”人员充实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搭建上升通道。

与此同时,为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我省组织“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先后表彰了500多名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以及160个“三支一扶”工作先进单位和158名先进个人。在榜样的感召下,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责任编辑:李中天】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