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日益严峻,国内许多科研团队正紧急攻关,“特效药”尤其牵动人心。2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生物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华教授,呼吁公众科学看待抗疫“特效药”。
李华在美国布朗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暨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同时身兼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和湖北省药理学会理事等。
记者:关于抗疫药物研发和治疗的新闻最近很多,报道中所称“有效抑制”意味着什么?
李华:“有效抑制”不等于“特效药”。目前相关报道中的“有效抑制”指的是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做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效果,离真正成为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还需要漫长的一段过程。
按照正常流程,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判断使用该药物后对动物产生的作用效果,若效果比较好,然后再进行临床试验,而临床试验要在人体上进行三期的试验,以判断试验药物的作用效果、不良反应等,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试验通过后,才能真正变成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可能持续好几年。
临床试验将观察这种药用在真正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身上是不是有效果,而且还要做对照试验,也就是比较用过这种药和没用这种药的病人的效果。即使再快,也不太可能十天半月就通过审评,也就意味着“有效抑制”还远不是药到病除的“神药”,仍需要长期临床试验观察。
记者:有些报道提到几种对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有效的进口新药,都很期待。这个您怎么看?
李华:对这些药不盲从,但也不要排斥。早前流传抗艾滋病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近日确实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服用该药后被治愈,但是它还没有完全通过人体临床实验去验证其是不是真正适用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还有一种被寄予厚望的“特效药”——瑞德西韦,瑞德西韦是一种还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尽管目前还尚未有临床和动物体内水平的抗病毒数据显示瑞德西韦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但最近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和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它在细胞水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其针对其它冠状病毒的有效数据给了我们希望。原研的吉里德公司已经证实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瑞德西韦对SARS和MERS的病毒病原体都有效果,它们也属于冠状病毒,并且与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上非常相似。
记者:公众非常关注“特效药”,这些药对预防有效吗?
李华:治疗药物不等于预防药物。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媒体报道的大多数“特效药”都是处方药,所谓的处方药就是说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人们由于恐慌而拿这些药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非常不可取。所有药物都会一定的副作用,正如老百姓经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应该合理使用药物,确属患病时,再按照医生的指示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对症治疗。
现在,所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研究都是于雾中寻路、于黑暗中寻光,各种误差、瑕疵都是此刻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但事态越紧急,心思愈要沉稳,科学家可以急,科学却不能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王潇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