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徐宏 杨保华
他们人人身兼多职:战斗员、调解员、服务员、心理辅导员……
他们是方舱医院值守民警。
高峰时,全省共有1200余名警力24小时轮流驻守16家方舱医院,全力保障“生命之舟”安全有序。
在方舱值守的一个多月里,民警们有着怎样的经历?得到了怎样的评价?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踪采访。
穿着防护服,考验体能也检验耐心
3月5日下午,武汉全民健身中心方舱医院。
记者视频联通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战“疫”突击队队员庞飞,他刚出舱,拿到盒饭。
庞飞梳理了他当天的行程表:凌晨5时10分,起床,上卫生间;6时,和5位战友下楼,穿戴好防护装备。7时,进方舱,13时出舱,14时吃上当日的第一餐。
方舱医院,是生命之舟,也是生死战场。白衣天使需要守护,医院秩序需要维持,公安民警不得不逆行向前,确保方舱安全。
而能保护民警的,只有笨重的防护服。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坚守6个小时,对民警的身体是巨大考验。
“负责凌晨1时至7时执勤的民警,其实是彻夜不能睡,好多同事第二天出来一句话都不说,只想躺下睡觉。”突击队负责人许奎说,“我们靠意志力坚持,决不会退缩。”
许奎率领的战“疫”突击队15名民警、48名辅警自2月12日开始在方舱执勤,住隔离酒店,一直未回家。因为身处方舱,即使等到休舱,他们仍然要继续隔离。
全能“选手”,角色随着患者需要转换
封闭的方舱就是个小社会,吃喝拉撒、矛盾纠纷、人情冷暖在这里都有。
“不能寒了患者的心,更不能因患者吵闹让援鄂医护人员寒心。”为此,除了医护人员的活外,方舱警察什么活儿都干。
他们当起战斗员、调解员、服务员、心理辅导员,角色随着需要转换。
患者反映,舱里灯光太亮睡不着,民警去调。
半夜病人要挪床位,民警去搬。
援鄂医生、护士听不懂武汉方言,民警们自觉当起翻译官。
医护人员和病患很快都知道,有困难,找警察。
“警察在,不会发生大矛盾。”“公安民警进方舱值守,我们工作更安心。”患者和医护人员纷纷在方舱爱心墙上留言。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民警张敬畏,坚守至3月8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休舱。期间,医护人员忙不过来,张敬畏主动扛氧气罐,换饮用水桶,收拾垃圾,一忙就是一身汗。
方舱警察除了维持治安,还要协助医护人员分发饭菜、生活物资,给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做思想工作,征集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向医护人员反馈。
冲锋在前,他们是病人更是战士
战“疫”一线,湖北省公安厅高警总队民警金颖不幸感染新冠肺炎,2月7日进入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治疗。
入方舱三天后,金颖加入医院东区临时党支部,以志愿者身份协助医护人员为病友发放餐食、药品,组织调解矛盾纠纷。
“方舱医院不仅是医院,也是患者临时的‘家’。”金颖积极引导大妈们跳舞健身,组织大叔们集体唱卡拉OK,协助编排《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舞。
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方舱医院的气氛越来越轻松活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有400余名民辅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其中很多人进入方舱医院接受治疗。
他们,是病人,也是战士,一边接受治疗,一边主动承担起服务病友、秩序维护等工作,将人民警察的职责延伸到方舱的每一个角落。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交通大队民警张兵,治疗期间提出将病区分区管理,由病友自我推荐担任病区组长,参与日常药物分发、食品分配。
这种管理模式被推广到武汉多家方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