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容强大的手术团队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迅 通讯员 聂文闻 吴立志 陈有为 彭锦弦 金煦
53岁的刘强(化名)是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艰难治疗后核酸检测虽转阴了,却出现不可逆的广泛肺间质纤维化,全靠人工肺(ECMO)维系生命。但要想活下去,肺移植是唯一的希望。
4月24日,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员、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教授联手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协和医院数十名专家参与,历时5个半小时,成功让移植的双肺在刘强的胸腔内重启,再次打通呼吸通道。
刘强是全球使用人工肺(ECMO)术前辅助时间最长的患者。昨日,他神志清醒,对着医生的手机屏幕,竖起大拇指,为移植团队点赞。
40名精干医护全力救治患者
1月底,刘强确诊为新冠肺炎。4月11日,刘强辗转多家医院后,转到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定点医院——武汉协和西院区。期间,他的病情越来越差,从吸氧、无创通气、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到最后使用ECMO。
终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了,但却出现了不可逆的广泛肺间质纤维化,且多器官已受到损伤,仅靠常规治疗已经无法维系生命,此时肺移植是唯一的希望。医院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为刘强进行肺移植。
“我们集中了医院40名肺移植相关专业的精干力量全力救治患者,术前做了大量细致的治疗与沟通工作。”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员、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教授说。
国航紧急重启航班转运救命肺
短短几天时间,刘强移植前检查多达几十项。幸运的是,结果都符合肺移植要求,并通过了医院大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论证。
4月底,一位山东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器官,患者捐赠的肺与刘强配型成功。4月23日肺移植评估组决定,计划24日10时55分乘坐国航CA8238的飞机抵达武汉,但因疫情期间飞机取消,供肺无法转运。移植团队立即和国航取得联系后,国航紧急启动绿色通道,重新开通了航班。
4月24日中午12时20分,航班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此时机场等待接肺的协和医院医务人员早已准备就绪,载着救命肺的救护车一路驶入协和医院西院……
当供体转运途中,协和麻醉科武庆平教授团队已同步开始麻醉。按计划,协和医院移植专家组组长董念国教授,联合江苏省陈静瑜教授、协和胸外科廖永德教授、浙大一附院韩威力教授共同完成手术。
5个半小时艰难完成换肺手术
当供肺抵达医院,肺移植团队开始手术。专家打开胸腔,吸尽胸腔积液,检查左侧胸腔无活动性出血后,专家团队将修整好的左供肺放入左侧胸腔。15时10分吻合完毕,完成左肺移植;观察左肺扩张良好,无明显水肿后,于16时55分完成右肺移植。18时15分手术顺利完成,返回ICU进一步治疗。
“这是一场挑战极限的移植手术!”董念国介绍,穿上三层防护服、正压头套,再戴上放大镜,光手套就有4层,手术过程十分辛苦,5个半小时手术下来,他已全身湿透,精疲力竭。
董念国说,这位患者是目前全国使用呼吸机和术前ECMO辅助时间最长的新冠肺炎患者,于近日成功撤除ECMO。目前他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肺功能良好,能和医护人员主动交流。
昨日,刘强妻子激动地说,“他还活着!是我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