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抗疫战场上最亮的眼睛——国际护士节献给“战疫天使”的礼赞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2日07:2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龙华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这个冬春,载入史册的一定是东湖之滨、长江之畔的生死争夺。“战疫天使”是这场抗疫斗争的大功臣,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中,护士占比约70%。他们用生命履行职责和信仰,义无反顾;他们用身体筑起阻击病毒肆虐的人墙,不惧危险;他们从死神手中抢夺病人,拼尽全力。

从“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那抹微光,到抗疫战场上最亮的眼睛,护士把关爱与温暖带给患者,用自己的负重前行,成全岁月静好。生命的寒冬里,是他们让无数人看到春天的希望和阳光。

视责如命,

用生命守护誓言

疫情危急时,发热患者骤增,医疗资源挤兑,防护物资告急,来不及作丝毫的迟疑,白衣、燕帽战士毅然上阵。

“你好,我是一名护士,4年了,有需要,我义不容辞!”“我是手术室护士,有多年临床经验,不论生死随时听命……”

慨然出征的背后,他们默默拭去泪水——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三病区护士张霓,医院第一个报名进入隔离病房护理患者,却错过突发心梗的大伯的生死求救来电。当她赶回家时,从小将她视作女儿、抚养她长大的“大伯爸爸”已没有了呼吸。

挺身而出的背后,他们悄悄擦干血汗——

陈春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护士。疫情发生后,她将8个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第一批投入战斗,担任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组组长,带领30名护士日夜轮班,日均采集500多例咽拭子。脸上被护目镜压出印记、手上被消毒液腐蚀出伤痕,毅然坚守排查“第一关口”。

看!2.86万名全国援鄂护理队员来了,如同一束耀眼的光亮,洞开阴霾。一名名不计报酬、不畏生死主动请缨的护士,一批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驰援护理队星夜集结,目的地只有一个:湖北。

当天平的两端摆放着个人利益与生命呼唤,逆险而行是他们的果决选择。

本来,每年大年三十,他们都有着和家人一起守岁的习俗,却在今年集体“爽约”,奔赴战场,只为应答生命的呼唤。正月初一,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员、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张静静与137名战友驰援黄冈,56天后圆满完成援鄂任务,却在返回济南隔离期满时突发心跳骤停,生命定格在33岁。“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 这是她日记里的铮铮誓言。

本来,他们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为火线上的中坚力量。援鄂战“疫”护理大军中,90后占40%。“换上战袍,汇入前辈们的队伍,一起和死神掰手腕!”航天中心医院承德分院90后男护士张晨义,看到医院征集令时,秒回“报名”,驰援武汉。

不论是抗击过非典、甲流的护理战士,还是参与过抗震救灾的资深专家;不论是叱咤感染、呼吸、重症医学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还是用青春践行医学誓言的初出茅庐者,在他们心中,生命的呼唤就是最不容迟疑的号令。

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丈夫或妻子,但所有的血缘、亲情并未成为出征的羁绊;他们有担忧、有害怕,也一样是病毒足以侵袭的血肉之躯,但并未成为退缩的理由,因为责任在肩、救死扶伤是天职。

拼尽全力,

以专业智慧与病毒较量

请战书上那一个个殷红的手指印,团团锦簇,如玫瑰花般绽放,袒露的不仅是白衣天使们奔赴战场的铿锵决心,更流淌着他们护佑生命的汩汩暖意。

艰辛可想而知。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喂饭、倾倒大小便等生活护理,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采取积极有效的前瞻性措施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困难不言而喻。在新冠肺炎患者中,部分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非常迅速,且常常合并有多器官衰竭或有多种并发症,护理工作量非常大,对专业要求也非常高,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放弃。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华中科大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徐蓉总是用这句话,一遍遍提醒自己和同伴们“责任重于泰山”。她的潜台词还在于,护士绝不是只遵医嘱的配角,更应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里,收治的基本都是重症患者,有的需要俯卧位通气以改善氧合指数,但给患者翻身至少需要6名护士配合才能完成。徐蓉与战友们一道,发明了“糖果翻身法”,通过床单包裹患者身体,像包糖果一样慢慢翻身,一改以往耗时耗力且易碰掉插管的尴尬。

患者的需求牵引着护士的视线,也让这个神圣的工作在新的战场有了超乎寻常的创新。

护理方法革新,提升照护效率。武汉同济医院制定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人整体护理方案,为病人提供同质化、专业的整体照护,并形成全国护理共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采用“多学科护士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专业优势,全方位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与医生配合,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指导手段改进,推动关口前移。组建护心、护肺等医疗团队,联合众医疗队组建护理专家团队,尽早开展肺康复护理指导,将关口前移,为病人提供高质量专业照护。

沟通方式变革,关照点滴细节。编制《“点餐式”护理手册》,将医患沟通常用语,用图片做成可移动“沟通板”,患者只需指一下相应的图片,医护人员就能立刻为他们服务,节省患者体力,减少交叉感染。

“专业与全能”是许多患者给予护士门最质朴的赞誉,虽不事雕琢,却发自内心。从基础、身体护理到心理、生活护理,从皮肤保护、营养支持到气道管理、俯卧位通气,从标本采集到消毒隔离,在白衣天使们的悉心守护下,一位位患者有了让人欣喜的结果:87岁的刘婆婆一度丧失治疗信心,在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婷、护士长吴静的心理疏导下,重拾了信心;88岁的聋哑患者喻爷爷,曾因交流受阻而脾气暴躁,看到辽宁大连医疗队护士们努力学习手语、只为与他交流,冰封的心融化了……

施爱抚慰,

付仁心驱散病痛疾苦

在护士们一张张笑脸的背后,饱蘸着苦涩和心酸。

她低头凝视,眉头紧蹙,汗水蒸发又凝结成珠,挂在睫毛上。她是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喻银燕,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工作了5个多小时。“我们人手紧张,一定要把时间百分之百地用在治疗患者上”。

尽管脸颊已被口罩勒到破皮,头发已被汗水浸到湿透,眼里满是血丝,但他们仍然于细微处,传递善意。

“您的家人不在,我就是您的家人,您有需要就叫我,有呼必应。”武汉市第三医院支援金银潭医院的80后男护士王斌总是用这句话卸下患者心灵盔甲,给患者擦洗身子,喂食饭菜,不厌其烦地端屎端尿。

“这是亲人也很难做到的,医护人员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患者们说,这种爱的支撑让他们一步步挺过来。

精湛的医术救治患者的疾苦,用温暖的微笑照亮患者的心灵,这是对大医精诚最朴实、最生动的注解。它是悉心的照顾,是拼尽力气的坚持,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不放弃。

数万名在医院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没有亲人陪伴和照顾,有的是交流不畅的残疾人,有的是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有的是因病痛而焦躁的沮丧患者。但护士们说:“患者把自己的身体交给我们,这是莫大的信任,不能辜负这份嘱托,一定要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这群和死神赛跑的白衣天使们,有的跪着给病人护理,有的买蛋糕给患者过生日,有的叠千纸鹤鼓励病人,有的把自己的牛奶、鸡蛋、盒饭都送进隔离病房……在武汉,在湖北各地,温情而暖心的故事频频上演,给予安慰、增强信心、克服恐惧。

一袭飘然的白衣,似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尾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100多个日日夜夜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凝结成回归的乐章:6.3万名患者出院回家了;践行誓言、不辱使命的白衣战士们返程了。那些医患一起许下的诺言,也一个个变成现实。

一张温暖了无数人心房的“看夕阳老人”照片,成了一段烙刻于心的集体记忆——“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

相关报道

用理解和支持致敬白衣天使

湖北日报评论员

风雨洗礼后的荆楚大地,生机无限。在阳光明媚的五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医护人员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护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英勇无畏冲向国内国外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为打赢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当前,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来之不易的这一切,让今年的护士节更加激起人们心中无限的感谢、由衷的敬意。

被雾水模糊的护目镜,被汗水湿透的衣服、被口罩压出道道勒痕的脸颊……在抗疫的最前沿,白衣天使把白衣作战袍,把病房作战场,充分彰显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三分治疗,七分护理”,4.2万援鄂医疗队员和本省医护人员中护士占了大多数。从打针、喂药到生活料理、心理疏导,护士的工作既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又细微琐碎。一位出院患者曾含泪讲道:“说星星最亮的人,是因为没见过护士的眼睛。”正是成千上万护士如家人一般的悉心照料,事无巨细的贴心守护,以满满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向患者、向全社会传递出爱的温暖,托举起生命的希望。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节每年只有一天,但对护士的理解、支持和关爱需要融入日常的每一天。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增进全民健康福祉,不仅需要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完善激励机制,宣传先进典型,支持优秀护士长期从事护理工作,更要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护士、理解支持护士的浓厚氛围。在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激励广大护士秉承优良传统,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再接再厉,真情奉献,为健康中国建设、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护士的眼睛:那一颗颗闪亮的星

2月12日,第一次进入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的护士们在抓紧熟悉环境和流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2月3日,武汉协和医院发热门诊, 门诊手术室护士长余文静给发热患者输液。(视界网 刘坤维 摄)

5月9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护士李奕,在病房查看患者手臂的留置针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5月9日,武汉市第一医院NCU护士龙媛熙正在照顾患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5月11日,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靳艳为患者输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3月2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科隔离病房,护士周洁(左)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1月21日, 武汉协和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护士喻银燕正在工作,其防护面屏和睫毛上结满水汽,如同晶莹的泪珠。 (视界网 刘坤维 摄)

5月10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耐药病区护士长贾春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李洁 摄)

5月10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护士余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姚祖东 摄)

5月10日,同济医院心外科重症护士黄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童萱 摄)

5月10日,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II病区护士长罗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王敏 摄)

武汉市中医医院肺系病科90后护士袁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5月9日下午,浙江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护士贺梅洁在家乡宁波市突然接到一个来自武汉的电话,诧异中她接通电话,

“请问是浙江宁波的贺护士嘛?”

“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戴军阳的家属,终于找到你了!”

得知令她一直牵挂的戴爷爷现已康复回家,贺梅洁瞬间泪如雨下。

贺梅洁于1月28日奔赴武汉,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重症监护室,她在这里一直护理年过七旬的戴军阳老人,直到老人转到同济光谷院区。3月19日,她随队返回宁波后,仍挂念着老人是否康复。她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戴爷爷,想您了……您来的时候是我接的您,从刚开始病情比较轻,到后来病情突转急下,插管,各种指标不好,镇静镇痛升压药维持,经过我们所有医护人员努力,后来拔了管子,您可以自己吃饭,看着您慢慢好起来,特别特别开心。后来,作为病房里最乐观的爷爷,您每天跟我唠嗑,‘姑娘,你是宁波的吧,爷爷我之前可是铁路局的哦,还去过宁波港……’”

戴军阳的家属介绍,老人治愈出院后回到家,才拿出贺梅洁给老人画的那幅画,家属辗转询问,才找到贺梅洁的联系方式。“看着发来的爷爷的近照,爷爷胖了,也比以前精神多了,爷爷还留着当初我送给他的画。”贺梅洁激动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护士节礼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166年前的一个夜晚,被黑暗笼罩的战地医院迎来一束光明——南丁格尔手提油灯,带领38名妇女照护伤员,重燃一盏盏生命之灯。

166年后的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一个个身着白色战甲的护理人员逆行出征。那份无畏与执着,让我们坚信“提灯女神”从未离去。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比75%。这些人当中,多为ICU护士、感染科护士、急诊科护士、手术室护士、血透护士等。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1月24日,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隔离病区临时搭建的通道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穿防护服时,遇到一群来换班的年轻护士。她们是武汉协和医院前来增援的护士,大多是第一次进隔离病房。护士们神情凝重,互相帮忙系口罩,贴胶布,调整眼罩。记者问身边一位护士,“你知道今天是大年三十吗?”她愣了几秒钟才回过神来,“哦,原来今天过年啊。太忙了,已经忘记了时间。”周边的护士们相视一笑,继续穿防护装备。在反复互相确认穿着到位后,她们快速穿过几道木门,向隔离病房走去。

在后来的采访中,在各个医院的ICU病房、在方舱医院,记者无数次和她们相遇,看不清她们的模样,只记录下了她们忙碌的身影。

曾经有位治愈患者说过:“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没有看过这些护士的眼睛!”在5月12日第109个“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再次走进医院,走近这些白衣天使,拍摄这些继续在平凡岗位上用爱发光的“提灯人”。脱去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摘下厚重的护目镜、面罩,让我们看到一颗颗“闪亮的星”。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