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告别沿海工厂回到恩施大山里创业 土家“糍粑哥”一年卖出800万元土特产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0日08:4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谭涛在给快递打包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赵盛迷

软糯Q弹的糍粑、咸香十足的腊肉,这些色香味俱全的土家美食,在恩施家家户户必备。

恩施芭蕉乡的90后土家小伙谭涛,告别沿海工厂回到大山创业,靠着这些“土家特产”,完成年营业额800万元,带动周边几十个村民就业脱贫的“大目标”。

9日,记者走近这位“糍粑”小哥,探寻他的致富经。

赠品糍粑意外受追捧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是知名的恩施玉露主产区,山峦叠嶂绿树葱葱。来到楠木园村,远远就看到林木掩映间两座占地数千平方米的加工厂房,28岁的谭涛正在仓库里给快递打包。“今年疫情影响比较大,目前恢复了50%左右的生产和订单,但糍粑和腊肉销售旺季在冬天,我有信心在下半年回到正常水平。”

车间里,机器轰鸣,一块块加工好的糍粑从流水线出来。另一间厂房里,大块的土猪肉已经吊起来,用地道的土家族传统工艺进行熏制。记者品尝一块土家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再蘸点白糖,入口软绵香甜,满嘴糯香。

坐在一大堆包裹中,谭涛说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18岁那年,他远走浙江在义乌打工。当地浓厚的商业氛围对他产生了影响,他从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一年多后回到恩施,他的第一次尝试是搞餐饮,却因种种原因失败。不过他没有气馁,开始分析原因,重新出发。

当时,家里人卖腊肉,谭涛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帮着叫卖,卖腊肉就将糍粑作为赠品。哪知无心插柳柳成荫,作为赠品的糍粑在客户中好评如潮。

发现商机的谭涛,决定把家乡特产作为创业方向。2015年,谭涛回到了老家楠木园村,开启了他的电商创业之路。

把土特产卖出文化味

谭涛说,糯米分很多种类,同一品种的糯米也分早、晚稻,为了让顾客吃到最好品质的糍粑,他每年都会根据季节、区域进行糯米采购。就是靠着这份专注与用心,谭涛的口碑越来越好,销售成绩越来越高,还吸引了许多代理。

从一个家庭作坊做起,谭涛的业绩逐年攀升,他开始筹划着扩大厂房、注册公司和对接网络销售平台。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用地审批,营业执照办理等一路绿灯。2018年,厂房建起来了。

告别以往零售模式,谭涛办理了名为“汤弟银食品厂”的营业执照,建起了正规的厂房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目前他的主打产品就是土家糍粑,兼营腊肉,2019年的营业额达800万元左右,纯利达100万元。

不仅自己要富,更要带动乡亲们一起奔小康。谭涛的食品厂每年都会招收大批工人。“淡季的时候有20人左右,旺季的时候差不多有40人,月薪平均在3500元,基本上都是本村的村民。”他说,和家乡人每天一起忙活,更有奔头。

提及未来,谭涛“野心”十足,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土特产,他更想将恩施的土特产品卖得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看得见的是腊味,品不尽的是乡愁”。

2019年,谭涛注册了名为“食月冬初”的商标,给糍粑和腊肉“穿”上了新衣,“以后我想做电商团队,打造摄影、美图、运营、客服一条龙服务。”

【责任编辑:李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