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制度面对面》简评
杨丽雯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中国制度面对面》一书,作为“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丛书的最新一本,秉持其一贯特点和风格,以透彻的说理、清新的文风和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和显著优势,读后让人获益良多。
理论只有被群众接受,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理论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适应社会新变化新要求,把抽象的理论讲清楚,让广大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对社科理论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方面,《中国制度面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
突出理论思维,以力透纸背说服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该书娴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要阐述的道理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剖析。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来的”这一章中,编者从我国经济文化基础、发展不平衡、人口数量大、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把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和开创性揭示出来。这种写法很有新意,也符合事物发展的本来逻辑。再如,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的论述,编者用“体量之大独一无二”“进程之快前所未有”“质量之高有目共睹”“制度之优充分彰显”来归纳和总结,系统全面地为中国反贫困事业立传画像。该书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在理论思维上下功夫,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力求把理论说通透、把道理讲彻底,透过现象看本质。
秉持新闻视角,以栩栩如生感染人。生活之树长青。只有把理论放在鲜活的世界中,才能使它活起来、动起来,更好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该书秉持新闻宣传的洞察力和敏感度,采用最新数据,引用典型事例,使文章能抓住读者并赢得认同。书中第二章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开篇引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例子,通过讲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决策、湖北和武汉坚决抗疫、广大医护人员和解放军官兵逆行出征、全国各地合力支援武汉的生动故事,说明了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制度原因。这种论述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带入感,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该书的“特别关注”“直播现场”两个小栏目,是新闻视角的突出运用。在“‘一国两制’重要制度为什么完全行得通”一章中,就通过“直播现场”栏目,专门介绍今年7月8日中央驻港国安公署挂牌成立的情况。该书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在新闻视角上下功夫,善于抓住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捕捉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使之成为文以载道的第一手素材。
善用文学语言,以生花妙笔陶冶人。理论文章如果适当使用文学语言,往往能让理论增色添彩。该书大量引用诗词经典、名言警句,采用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引申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读来不仅有理论的味道,也有艺术的美感。翻开该书目录,迎面而来的就是16个七言主标题,既化用精当、一语中的,又气势恢宏、文采飞扬。翻至该书结篇,在阐述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时,用“勤打补丁”“实时升级”“适时卸载”这样的网络语言,形象地说明制度完善和发展的三种途径,让人一听就明白、听了就能记住。正是编者的匠心独运、精雕细琢,使严肃的理论著作像艺术作品一样,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该书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在文学语言上下功夫,多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使理论文章美起来、靓起来,给人以美的熏陶、艺术的享受。
注重问题意识,以有的放矢吸引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该书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问题导向贯穿到全书的写作之中,既讲制度规范又讲其产生的背景原因,既讲其然又讲其所以然。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何重大发展”一章中,编者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来龙去脉和科学内涵进行阐释后,没有就此收笔,而是专门针对人们关心的经济形势和走向设置了两个议题,即“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如何化危为机”,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发挥了解疑释惑、凝聚共识的作用。在“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为何动摇不得”一章中,编者用两个小节正面阐述了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还针锋相对地批驳“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论调。正因为该书把准痛点难点焦点,以问破题、对症下药,既说明怎么看,又说明怎么办,所以能够解开人们的思想扣子,使人们明确行动的路子。该书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在问题意识上下功夫,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23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