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郑天信:黄杨木雕,人生如是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31日07:23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专注抛光,汗珠滴落浑然不觉

精雕细琢,端庄仕女雏形初现

挑选材料,卫生间也成了仓库

锤敲刀刻,沉醉木雕艺术世界

徒弟好学,耐心辅导递过接力棒

夫妻恩爱,各施所长老有所乐

作品完工,左看右看总结经验

一根木头,有时候并不只是一根木头。譬如一根“千年难长”的黄杨木,在郑天信独特的视角里,有时藏了一尊佛,有时藏了一个仕女,有时藏了一幅江山如画。

在宜昌市西陵区民生丽岛小区,当71岁的郑天信,用手中的刻刀,巧夺天工般刺穿黄杨木那细密的纹路,拆开一尊“天女散花”,他会心一笑。

构思、选料、画图、雕刻、打磨、着漆,每一件黄杨木雕作品问世,都来之不易。

2019年,郑天信拿到一截木头后,打算做一尊仕女,后来发现木头上旁逸斜出的枝条,像极了女子的手臂。

“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一尊散花的天女,在我面前尽显婉约。”郑天信刀锋一转,把饱满飘逸赋予人物的面部和裙袂,虚实结合,融入花篮、衣饰、环带和背景。

历经半年精雕细琢,“天女散花”大功告成。

郑天信出生于温州乐清市,叔父郑元长是乐清黄杨木雕大师,他年轻时就得到叔父真传。1978年,宜昌市政府“人才引进”,吸纳郑天信进入宜昌市工艺美术雕刻厂。

从雁荡山麓,到西陵峡畔,郑天信的手中,却从未离开过黄杨木雕。

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黄杨木雕讲究悟性缘起,人生如是。这些年,郑天信门下有13个徒弟,但最终留下不过3人。一次,在花鸟市场闲逛的郑天信,遇到买黄杨木料的木雕爱好者杜远彤,见这个青年眼光独具,悟性极佳,郑天信开心地将他“捡”入门下。

2017年底,郑天信带着杜远彤参加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赛,双双获奖。前承先古,后浪迭起,郑天信欣慰黄杨木雕工艺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郭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