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宜昌市“一号工程”最新进展来了!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31日18:34 来源: 三峡晚报

省委提出要将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湖北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市委、市政府更是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今天,宜昌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该工作取得的相关进展情况进行了发布。


自我加压,利商便民政策不断出台

2020/08/31

(一)规范高效的政务服务举措持续推陈出新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财政局:推出政府采购网上商城。促进政府采购公开透明,破除市场壁垒,实现“阳光采购”。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速水电气接入工程规划审批。缩小规划审批范围,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压减81.5%。

伍家岗区: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居民户口簿、医保参保、市民卡“四证”联办。

枝江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区域节能评估制度,能耗审批时限从20天缩短到当天办结。

点军区:全力支持企业灾后恢复,帮助乐星红旗公司消除“6.27”强降雨洪灾影响,韩国驻武汉总领事特向省、市政府表示感谢。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招标投标方式,建成远程异地评标评审系统,截至7月27日,累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34个,交易金额52.19亿元。

(二)减负降本的安商惠商政策不断落地见效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大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21%,比年初下降0.87个百分点。全市担保机构小微企业担保费降至1%以下,减免担保费2173.99万元。恢复正常经营。

市人社局: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实行“缓、减、免、退”政策,全市200多个项目受益。落实建筑行业工伤保险减免政策,为66个项目减免工伤保险费124万余元。

市交通运输局:取消城区出租车年检,直接采信公安车辆管理部门车检验报告结论,为城区出租车企业以及从业者节约经营成本44万元。

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市税务局、人行宜昌中心支行:推出“免见面、免申请、免填单”模式,简化退税流程。

夷陵区:帮助62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三)宽松审慎的监管改革正探索推进

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劳资纠纷引入工会、企业、劳动者等多方协调机制,引导企业自行整改。今年以来,立案109件,结案率98%,未处罚一家企业,有效化解了劳资矛盾。

“互联网+监管”实践稳步推进: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事项认领实现“应领尽领”,市级目录认领比例达到97.14%。

重点行业监管积极创新:市公安局为22家“停不得”企业上门服务29次,为683辆逾期未检“两客一危”车辆预约年检,为全市疫情防控急需的126台救护车办理临时牌照发放手续,有效解决物流运输、道路通行等问题15个。

刀刃向内,堵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2020/08/31

(一)规范涉企数据报表,深入清理扰企事项

针对部分企业提出的“政府部门要求企业上报的数据、报表太多”问题,市营商办按照“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没有上级部门明确要求,没有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数据报表事项一律不再保留”原则,对市直各单位现有的共221项涉企数据台账和信息报表进行了三轮清理,取消涉企数据信息报表9项、整合57项,暂保留105项,涉企报表信息事项压缩52.49%,最大力度减少扰企事项。

(二)开展“企业评部门”,扎实推进“以评促改”

市营商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会同第三方机构开展了“企业评部门”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综合580家市场主体评价结果,对41个市直部门和单位进行了满意度得分排名。通过以评促改,倒逼相关部门自我革命,逐条逐项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落实,加快流程再造、服务升级。

(三)聚集热点问题,积极回应企业诉求

市营商办坚持问题导向,及时下发“任务交办单”6期,交办问题42项,明确整改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整改要求及整改时限。截至8月10日,已妥善解决17项;正在推进落实,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的21项;因政策限制暂无法落实,已向企业作出解释的2项,还有2项正密切跟踪督办。

久久为功,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20/08/31下一步,市营商办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入地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二)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三)积极推介改革创新举措

答记者问

01

今年,我省针对企业开办提出“210”标准,对企业开办的资料填写、证照申领、印章发放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请问你单位现在“210”标准落实情况如何?

企业开办“210”标准是指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1天办结、零费用(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

今年6月份后,市内所有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自2019年5月份开始,就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企业行政章、发票章、财务专用章),减少市场主体支出共200万元以上。

2020年6月,我市所有县市区均落实为企业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目前,我市已全面实现企业开办“210”目标。

02

部分企业反映,除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外,每月需向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填报各种报表,数量庞杂,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请问,对这一问题市营商环境办公室是否获悉并帮助解决?成效如何?

针对部分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政府部门要求企业上报的数据、报表太多”问题,市营商办出台措施,坚决清理整顿涉企数据报表报送工作。

在认真清理各部门要求企业报送的数据、信息事项的基础上,市营商办正式发文,规定各地各单位不得要求企业提供不必要的数据信息资料、重复提供数据信息资料以及未经市营商环境办公室审核备案的数据信息资料,并公开了举报受理电话。

据统计,宜昌市市直各单位现有涉企数据台账和信息报表共计221项。按照“没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没有上级部门明确要求,没有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数据报表事项一律不再保留”的原则,经过先后两轮清理,决定首批取消报表59项、整合57项,保留105项,涉企报表信息事项压缩52.5%。市营商办近期还将发布拟保留涉企数据报表事项清单,清单之外确需企业临时填报的数据事项,必须事先报请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审核同意。

03

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遇到涉及营商环境的问题,如何向政府反映?政府又会如何处理?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者说了算。为了更好的了解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开通了以下政企沟通渠道:

一是12345市民服务热线电话;

二是市政府网站互动平台;

通过上述渠道,市场主体可以咨询政务服务事项,投诉违反上位法规定的政策措施,举报有损市场公平或营商环境的行为。在接到此类咨询投诉举报后,会按照“1个工作日签收,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内答复,疑难问题15个工作日答复。”的要求,由相关部门回复诉求人。

通过“好差评”系统,可以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和办事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让各级政务服务接收社会监督,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