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奋战在抗疫一线,汇聚起点点微光,致敬每一位平凡英雄。”9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聚焦武汉快递小哥汪勇、社区书记田霖和逆行民警涂可蔼,讲述了他们在大疫大难面前、在民族困厄之际的向险而行和默默坚守。
快递小哥汪勇:
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在疫情发生以前,湖北顺丰速运硚口分部经理汪勇并没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如今,汪勇以志愿者的身份获得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这样的改变,是从疫情发生以后的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他加入一个志愿者服务群开始。
疫情赶上除夕,再加上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以后,全城公交地铁停运,很多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交通成了难题。汪勇看到,群里金银潭医院一位护士的用车求助信息迟迟没有人回应,经过反复思想斗争以后,汪勇下定决心接了单,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冲动了一把。
汪勇是家里的顶梁柱。金银潭医院还是当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和医院护士同乘一车,他不知道这有多大风险。
汪勇说,大年初一早上送完这位护士,自己的腿抖了一天。群内的用车需求越来越多,他开始从每天接送30人到极限60人,从早上5时跑到凌晨1时。因为害怕将风险带回家,他在公司的仓库整整住了一个月。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经过两三天的义务接送,汪勇意识到,必须发动其他志愿者共同参与。
开始没人接,大家都觉得金银潭医院是特别危险的地方。后来在汪勇的努力下,7人护送队成立了,排好白班夜班,解决了近500名医护人员的上下班交通出行。随着援鄂医疗队的陆续到来,汪勇又想办法找企业在金银潭医院附近投放共享自行车和电动单车解决更多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
在得知援鄂医疗队员所住的酒店用餐存在困难后,汪勇和志愿者们四处奔波,想办法找餐馆解决吃饭的问题。
“我就开着车一家家谈,那一天谈了20家。谈到第20家的时候,老板就跟我说,场地不要钱,员工不要钱,我还有一部分库存的食材,放着也会变质,这也不要钱,咱们一起搞。”汪勇说。
找场地,找食材,在汪勇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下,餐厅开起来了。但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没两天就被要求关停,汪勇只能继续想其他办法。
汪勇没有灰心,又联系到几家便利店,解决了医护人员用餐的问题。这时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够吹一辈子了吧,解决每天7800名医护人员供餐问题”。
从那以后,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成了武汉金银潭医院一个特别的“后勤服务中心”。援鄂医护们买指甲钳、修眼镜等等这样的生活小问题,他都一一帮着解决。
在抗疫前线奋战了76天,汪勇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工作上也赢得了晋升的机会,还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汪勇说:“我认为有更大的责任,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9月8日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汪勇以志愿者的身份,获得了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的称号。
“落泪”社区书记田霖:
用战袍提醒自己要服务好百姓
二月的武汉,疫情形势越发严峻,社区管控不断升级。
在武汉,所有社区从2月中旬开始实行封闭管理,这意味着,社区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所有居民的粮油蔬菜、基本生活用品都需要靠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保障。社区工作本来就很繁杂,社区封闭后各种突发情况,让他们一刻也不得闲。
在多闻社区,有近5000居民,而工作人员只有23人。有位居民因社区代购物资时间太长,对社区书记田霖发起了牢骚,尽管满心委屈,但受到责备的田霖只是耐心解释。
“谢谢,辛苦了。”因为居民的一句感谢,一直忙前忙后的田霖感动落泪。
疫情防控最严的那段时间,田霖身上一直穿着一件蓝色的冲锋衣。作为社区书记的田霖有家不能回,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快速瘦了14斤。现如今疫情过去,田霖的办公室还放着那件冬天的冲锋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