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回忆当年惊天一跳!空降茂县“孤岛”救援的15勇士,12年后再聚首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7日16:41 来源: 湖北日报

当年的空降15勇士

12年前的2008年5月14日清晨,15名空降勇士在茂县5000米高空视死如归地惊天一跃,以军人的血性和勇气,打通了四川汶地震“孤岛”与外界的信息通路,为人民军队挺进灾区抗震救灾,提供了宝贵的灾情信息。

12年后的2020年9月16日,在空降兵成立70周年之际,他们首度相聚于孝感,共同追忆当年的生死战友情。

5000米高空惊天一跳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13日凌晨约2时许,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接到命令,赶到出征现场时,以特种作战团为主体,从引导队、通讯团等另外三个单位抽调的官兵组成的执行紧急空降任务的特种分队官兵一片忙碌。从12日晚接到命令,他们1分钟都不敢耽搁,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李振波的任务是负责此次紧急空降的协同。

5月13日清晨7时许,经过一宿紧张地准备,队员写好决心书,带着降落伞及救援物资登机,飞机从阳逻起飞,于上午9时许抵达茂县上空。

“那天雨下得很大,有雷,空中云层很厚,飞机外面都结了冰。”李振波回忆说。

由于气象条件恶劣,飞机在茂县上空盘旋了两个多小时,特种分队队员始终没有等到云开雾散的空降气象条件。上午11时许,飞机被迫返回,降落在太平寺机场。

队员们下机时,把伞具都留在了飞机上,机舱门也开着,准备随时起飞,队员李亚军留在机舱内看护伞具。

“着陆地点丛林密布,有雪山、悬崖,岷江穿流而过,由于暴雨,岷江江水暴涨,水流湍急,不适合随风飘的圆形伞,为保证队员的着陆时的安全,必须更换着陆精度更高的翼伞。”李振波介绍说。

队员们将空运到成都双流机场的25具翼伞背回太平寺机场时,时间已到了14日凌晨3时许,此时他们已两天两夜未合眼了。凌晨6时许,李振波组织队员们叠伞。他从120名队员中挑选了有丰富翼伞伞降经验的20名队员,其中15人作为首批空降队员,留下5名队员协助其余队员执行第二梯队伞降。

“为什么选择5000米这个高度跳伞?今天给你们揭下秘。”李振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茂县是一个盆地地形,山体高度在2000米左右,所以我们原计划跳伞高度3000米,但茂县周边的四姑娘山等山脉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所以,飞机的实际安全飞行高度必须保持在5000米以上。”

李振波将15名队员分成两组,李振波带领第一组7名队员率先出舱,飞机飞行第二圈飞抵茂县上空时,由王君伟带领第二组8名队员出舱。“如果15名队员一次全部出舱,在飞机的高速飞行中,队员间着陆点距离可达2公里以上。”李振波解释。

已48岁的李振波第一个率先跃出机舱。他的身体穿过厚厚的云层,在空中急坠约8秒后,由于主伞未打开,他从容地拉开了备份伞。队员于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赵四方、雷志胜紧随其后,先后跃出机舱。

“这么多电线!”李振波在空中叫了一声,但耳旁呼呼的风声淹没了他的喊声。

在第一组7名队员完成高空跳伞后,飞机带着第二组8名队员,在空中绕飞一圈后,再次回到茂县上空,第二队员赵海东、王君伟、郭龙帅、李亚军、王磊、刘文辉、殷远、刘志保8名队员依次完成了惊天一跳。

15勇士在空降兵成立足70周年文艺晚集体亮相

“孤岛”上的三天两夜

第一个出舱,最后一个开伞,李振波成为15勇士中第一个着陆的人。他降落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着陆时,伞挂在了树梢上,他的背部重重撞在树杆上。“胸口痛得我气都喘不过来。”李振波回忆说,以致于他的左大腿被一根细树枝穿透也浑然不觉,直到第二天上厕所时,裤子被干涸的鲜血粘连上腿上,他才发觉。“现在腿上还留有一道伤疤。”

15名队员依次着陆,有的胳膊被树枝划伤,有的大腿被撞出一大块於青,有的被伞绳挂到了树上,还有一名队员降落到了岷江对岸,好在15勇士全部有惊无险地安全着陆。着陆后的15名勇士彼之间联系中断,各自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赶到茂县武警中队集结。他们顾不上身上的伤痛,开始徒步穿越茂县,向震中汶川、映秀等地进发,侦察灾情,并通过随身携带的电台,向空军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

在途中,余震不断,他们经历了山体滑坡、落石等无数险情。徒步穿越“孤岛”,一路上没有食物和饮用水补给,他们靠摘山林中的野果充饥。

晚上,他们就钻进降落伞的充气层睡觉,降落伞材质轻薄,不透气。“前半夜热醒,后半夜冻醒。”身上的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服上结了一层盐粒子,还有的队员鞋底都走掉了。在途中,他们将自己的头盔让给了6名被困的大学生。在经过一个景区时,他们遇到了近百名被困的游客,游客们在他们的迷彩服上,写满了电话号码。第三天下午,他们终于抵达汶川,碰到通讯部门搭建的一个临时通讯基站,15名队员在这里打了几百个电话,为这些被困的游客一一报了平安。在汶川,他们吃上了空降茂县后的第一顿热饭。

在空降茂县后的三天两夜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圆满完成了汶川、茂县两座“孤岛”的灾情侦查任务,为部队大规模开展救援任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决策参考。

今天15勇士

当年15名空降英雄归于平凡

所谓的英雄,其实都是一个个普通而平凡的人。

“我们不是什么英雄,只是当时的任务选择了我们。”李振波说。

汶川地震发生一年后,2009年,李振波带着妻子孩子去了一趟汶川,也去他当年和战友曾经走过的地方看了看,正在恢复重建的灾区让他颇感欣慰。如今,仍然戎装在身的他,已是空降兵的一名高级工程师。

“今年底就要退休喽。”李振波笑着说,1978年12月入伍的他,在空降兵部队干了整整42年。

于亚宾,北京人。后来接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一职,如今是空降兵副师职研究员。

向海波,湖南溆浦县人,这名已入伍16年的85后老兵,现为空降兵训练基地某营连长。

李玉山,甘肃武威人,现年36岁,2002年12月入伍,现为空降兵某营营空降空投主任。

殷远,现年41岁,河北辛集市人,1997年12月入伍,现为空降兵雷神突击队空降空投技师。

其余10人已先后转业,回到家乡,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分别是:

王君伟,现年49岁,1991年12月入伍,2009年10月,退役回到家乡四川乐山,现为乐山市公安局一名民警。

王磊,现年39岁,辽宁建平县人,1998年12月入伍,2015年退役,现为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一名行政管理人员,从事退役老兵的技能培训工作。

刘志保,现年41岁,安徽太和县人,1998年12月入伍,2011年退役,现为太和县城关镇镜湖社区一名社区工作者。

李亚军,现年35岁,安徽阜阳县人,2002年入伍,2015年退役,现为上海虹口区绿色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赵海东,现年34岁,陕西定边人,2003年12月入伍,2008年参与茂县空降后,年底退役,现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工作。

郭龙帅,现年39岁,山东荷泽人,2000年12月入伍,2008年参与茂县空降后,年底退役,现为荷泽市牡丹区交通运输局职工。

任涛,四川什邡市人,1996年12月入伍,2012年退役,自己创业,现从事物流工作。

刘文辉,甘肃天水人,2002年12月入伍,2015年4月退役,现为天水市清水县公安局特警大队一名辅警。

赵四方,现年38岁,2000年入伍,2013年4月退役,现在河南鲁山县城市管理局工作。

雷志胜,现年45岁,江西樟树市人,1993年12月入伍,2010年7月退役,现在樟树市张家山街道办事处工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泉 通讯员蒋龙 闵宇翔)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