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杨春湖。 记者陶可祎 摄



杨春湖公园吸引翠鸟、白鹭、黑水鸡、黄苇鸻等鸟类齐聚,成为洪山区又一观鸟胜地。
武汉晚报讯(记者陶可祎 通讯员李涛 邓洲)桥上,高铁列车飞驰大江南北;桥下,白鹭鸳鸯与游人相伴。28日,本报记者从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获悉,自实施生态修复以来,杨春湖不仅恢复了水体功能,而且正在恢复往日生机。
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水政水资源科负责人李学军介绍,杨春湖水域面积约57.64 公顷,京广高铁穿湖而过,将湖泊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伴随着周边的开发建设,加之湖泊较浅,自净能力有限,自2016年开始杨春湖水质逐步下降,达到劣Ⅴ类。
李学军拿出几张杨春湖治理前的照片说,那时湖面几乎被野生的水生植物占满,湖水颜色发绿发黑。2019年5月,洪山区正式启动对杨春湖的生态治理,打出一套“组合拳”:完成湖泊周边7个排口截污改造;清淤约1万平方米,改造湖底地形,增强湖水流动性;恢复西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约15公顷,并按比例科学投放不同数量的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以及底栖动物螺蚌等,再造完善的湖泊生态系统;清除东区“过剩”植物110亩,强化排口处理,打通东西区水路,让水“活”起来。
正确的治湖思路让杨春湖水质明显提升。市生态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5月,在开始治理的当月,杨春湖水质便从3月份劣V类提升至IV类,并持续保持。今年1月,市生态环保局在对杨春湖水质监测后甚至给出了“明显好转”的评价。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有关人士介绍,今年疫情后,杨春湖水质已稳定达到IV类水平,恢复了水体功能,并作为洪山唯一入选省级幸福河湖的湖泊。
本报记者28日来到杨春湖探访,湖边聚集着不少鸟类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捕捉鸟儿的各种姿态。在杨春湖西区水域中央,一大片茂盛的鸢尾随风摇摆,宛如给湖水围上一条翠绿的丝带。相比西区的婉约动人,杨春湖东区则更添一分野趣。湖畔栽种茂盛的菖蒲,湖中点缀着萍逢草和印度红莲,不时有各种鸟类在水草中休憩觅食。湖面上,管理人员正划着小船打捞杂草。
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有关人士介绍,下一步将联合区园林局对杨春湖水域36块湿地进行景观改造,给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散心、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