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武大唯一女院士走了 她将最美芳华献给原始创新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8日07:13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吴江龙

阅读提要

10月17日晚8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张俐娜,在武大中南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

张俐娜在全球首创水溶剂低温溶解高分子技术,并凭借这一发明荣获美国化学会2011年安塞姆·佩恩奖。这是国际再生资源领域的最高奖,而张俐娜则成为了半个世纪以来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人。

她个子娇小,但身姿优雅,体态端庄,总是挺直脊背;她说话不紧不慢,节奏恰到好处,嘴角总带着淡淡的笑;她在意形象,短卷发利落又不失温柔,衣着永远优雅得体。她是张俐娜,武汉大学首位、也是唯一女院士。10月17日晚8时,她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离开后,湖北目前没有了女院士。

生前,张俐娜曾多次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她说得最多的是:“科研成果一定要转化,要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一个科学家首先应当爱自己的国家;每一次站在国际学术讲台上,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46岁首次有了科研方向

对于张俐娜,科研注定是一条格外艰难的路。1963年,她大学毕业,没能留在武汉大学任教,被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1973年,历尽千辛万苦后,张俐娜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任教,后经推荐在日本作为访问学者进行高分子溶液理论研究。

1986年,张俐娜回国。此时,她已经46岁,但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开始了关于可再生资源天然高分子新领域的研究。

彼时的中国还不富裕,张俐娜只有一张桌子、一个实验台,甚至试管和烧瓶等实验器皿都得自己去买。她克服一切困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利用生物质资源、通过“绿色”技术制造对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上。

拼搏12年破解世界难题

经过不断努力,1993年,张俐娜创建了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科研组。2000年1月,已经是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的她,开始纤维素新溶剂和材料的研究。

这一年,她已经60岁,但她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战刚刚开始。

在世界上最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当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纤维素和甲壳素。前者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林业废弃物,如竹子、甘蔗渣等;后者主要是虾壳和蟹壳。它们永远不会枯竭,但很难溶解也无法熔融加工,如何开发利用堪称世界难题。

张俐娜团队的成员日以继夜、奋力拼搏12年,终于发现纤维素和甲壳素可以在水、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里低温下溶解。他们创建了简便易行的水溶剂低温溶解方法以后,各式各样新材料也相继开发出来。

对纤维素,她的团队制成气凝胶或水凝胶,可促进软骨修复等;对甲壳素,则制成无纺布用于创口修复,甚至辅助心肌细胞生长。

2011年,71岁的张俐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就是要解决“卡脖子”难题

张俐娜不断产出原创成果攻克国际难题,除了纤维素和甲壳素以外,还有人造丝和玻璃纸的生产新方法等。

她说:“科学家就是要解决被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在她看来,科研成果只有经由工程化,成为新的产品,并且为市场所接受,才真的具有价值。张俐娜获奖的“水体系低温溶解纤维素技术”,尽管被国际上评价为“纤维素加工技术的里程碑”,然而产业化之路相当艰难。她说,只有打通各种潜在的瓶颈,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化才能顺畅进行。

张俐娜生长在一个书香世家,丈夫是她的大学学长,两人一起留学,一起回国组建各自的科研团队。张俐娜曾深情地说:“我们两个人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周遭的变化非常多非常大,唯一没有变的是我们两颗彼此信任、彼此相爱的心,惟愿来生我们还做夫妻。”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