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产业逐渐多了 村民的口袋鼓了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31日07:4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晓 尹洁 通讯员 张姊婧 杨江潮

10月28日,微微凉风。远处的叶声(化名)挑着担,满面春风,“小女儿今年大三,前几天打电话说准备考研,我全力支持呀!”

这里是应城市陈河镇叶祠村,因地势偏高且缺乏水源,农田耕种成本高收入低。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50人,其中60岁以下的仅有3人。扶贫工作队进驻后,他们靠着不懈努力,帮助当地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这不,村民叶声当天就找到扶贫工作队,分享自己的喜悦。

改善基础设施

发展集体经济

水源不足、旱情频发、土地贫瘠、年轻人都外出务工……2015年,应城烟草扶贫工作队进驻叶祠村,副主任科员李宣等人第一时间就深入基层摸情况。

“我们来之前,村民们都是吃的堰塘里的水,遇到旱情饮水就困难了。解决他们的水源问题就是第一要务。”说干就干!打井、修缮堰塘……借助烟草专卖局的力量,工作队在叶祠村深挖水井3口,修缮堰塘7口,全力解决全村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当地实情,他们与村干部商议,利用村里闲置荒坡地搞开发。不久,村里开出了30亩荒地,建设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引种榉树、对节白蜡等耐旱植物。同时,考虑村里土质情况,引导村里贫困户种植花生、玉米等作物。

村里还升级了养猪场,中央空调、母猪钢架产床等添置齐全。“养猪的同时,也养牛,鸡蛋不可放在一个篮子里。”李宣说,今年9月肉牛、生猪已经全部进舍,预计年收入可达到10万余元。

对“症”下药

因户施策

针对村里各家不同的情况,扶贫工作队进行了分类,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例如捐资助学、医疗救助、关爱留守,为每个扶贫对象实施定制化帮扶。

2016年3月,贫困户叶声(化名)开展生猪养殖,扶贫队投入资金4.8万元帮助他修整猪圈、购买仔猪100余头及饲料等,当年就实现盈利6万余元,全家脱贫,两个女儿的学业也得到了保障。“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他的小女儿说道。

叶国安(化名)之子患有肾病综合征,四处求医仍无治愈希望,平时要依靠注射免疫球蛋白等维持生命。为帮助其渡过难关,烟草干部职工专门为他捐款,扶贫队为他申请了医疗救助。

针对留守老人和儿童,进行特殊关爱,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不止是在应城,在孝南大悟等七个地市,孝感市烟草专卖局的扶贫队每到一处,就为当地带去了新的希望。扶贫先扶志,有了志,就有了自力更生的信心,“输”血变“造”血,活水自然来。

【责任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