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身器材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健身锻炼。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有电子显示屏的脚踏竞赛车、握住把手就能测心率和体脂的检测站……疫情过后,不少武汉市民惊喜地发现,一批全新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来到了家门口,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享受到了高品质健身锻炼。
户外出现“新奇”的
健身器材
11月13日傍晚,在武昌区粮道街东龙社区里,在省高院工作的卫仲兵和徐冉利用二代智能健身器材,进行了一场智能健身车比赛。卫仲兵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我们选的是智能健身车的竞赛模式,一圈400米,总里程可累加,还可调节阻力,比谁用时最短。”同事徐冉接过话说,一个人比较懒,两个人用比赛的方式锻炼更有动力。“我是第一次在户外看到这么新奇的健身器材。”
在武昌区中南路街群建社区,记者看到这里新装上了一套二代智能健身器材,外形似“仙鹤”,负责器材安装的工作人员介绍,“仙鹤代表着长寿,整体造型风格新颖别致,打破了传统健身器材的呆板与单调。”
智能器材实时掌握健康
如今参与健身,老百姓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地扭扭腰、走走路,“室外空气好,特别是有了一些高科技的智能健身设备后,我们老年人也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在汤逊湖周店住宅小区,记者听到了市民李富荣对二代智能健身器材的评价。
用传统的室外健身器材锻炼,健身效果主要凭借自身感受,缺少直观数据,而二代智能健身器材能引导群众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健身。这套全新的健身器材包含6个户外力量训练器材以及智能体质检测仪等,每一个器械都配有一块屏幕,不仅可实时查看运动数据监控心率,还可以进行竞赛互动及体质检测,锻炼效果一目了然,能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
“15分钟健身圈”
基本形成
打造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是武汉市推进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的一大特色。武汉市汉阳区磨山社区运动健身中心里,多功能篮球场、笼式足球场、智能型户外路径等设施一应俱全,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公共体育服务。“我能省下一大笔健身费用。”市民王政说。
武汉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刘歆介绍,近年来,市体育局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利用好园林绿地和城市“金边银角”,新增了大批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武汉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10月,全市建成体育公园7个,在建体育公园1个,街道(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200余个,社区健身房50余个,社区(村)安装全民健身路径8773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00个,村级文体广场17个,健身休闲驿站88个,构建了城市“15分钟健身圈”。刘歆表示:“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推动了我省智能健身器材的发展,提高了科学健身的水平,下一步,武汉市将加大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儿童、青少年户外体育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