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从漂泊的农民走向省级劳模 他用30年在黑土地上耕耘九个字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1日08:34 来源: 楚天都市报

领回省示范家庭农场的牌匾

合作社里的各种农业机械化设备

余若飞和儿子余双喜查看小麦生长

若飞家庭农场使用机械化收割小麦

□楚天都市报记者 高伟

11月25日,荆门屈家岭管理区罗汉寺办事处若飞家庭农场。

连片麦地一望无际。站在刚长出幼苗的小麦地旁,58岁的家庭农场主余若飞向前来调研的农业农村部专家王桂显介绍,“3000多亩地已全种上小麦,目前长势很好”。

在即将开工的育秧实验基地,王桂显高兴地对余若飞说,“你在机械化耕种中取得很好成绩,不光自己做,还帮助带动老百姓,了不起!”

“人勤快、心肠好、有梦想!”屈家岭罗汉寺办事处党委书记叶飞用这九个字评价余若飞。

而一步步成长为省劳动模范的余若飞,在实现一个农垦人的创业梦想后,也不断显示出“为富一方,带动一方,帮扶一方”的社会担当。

人勤快 “鸭倌”转型种田能手用上了无人机

回想起贫苦艰难的过去,余若飞还是会抹眼泪:“那时太难了!”

余若飞1962年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20岁结婚,一年不到,妻子嫌家穷跟他离了婚。1985年夏,余若飞走几百公里的山路,讨吃讨喝来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五三农场平原9队,住在姨妈家。五三农场是大型国营农场,正式职工才能在这里务农,他指望进农场谋生的希望落空了。他拿着姨妈给的路费,来到长途汽车站准备回家,等车时见不远处有个鸭苗孵化房,决定留下来放鸭子。

在姨妈的担保下,老板赊给他1000只鸭苗,鸭子产蛋后再结账。一根竹竿,一顶草帽,一群鸭。从此,余若飞像四处流浪的吉普赛人,放了五年鸭子,他成为五三农场有名的“鸭蛋大王”。

1990年,市场经济转型,农场出现了职工南下打工潮,土地大面积抛荒。在罗汉寺分场领导支持下,余若飞包下了40亩荒坡地和120亩平原田。头一年下来,他净赚了4万多元。

种田让余若飞尝到甜头,看到新的希望。他把放鸭子攒下的钱全拿出来,一次性投资60万元,又承包1000亩水田和旱田,买来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准备在黑土地上大干一场。

家庭农场用上无人机“种田不能老是低头看田。”余若飞到屈家岭管理区农水局请教技术人员,学习种粮的各种新板眼。

种植面积大了,要搞机械化。在农机部门扶持下,2015年他首次进行千亩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当年小麦单产突破400公斤,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5%,小麦质量好,价格也高出常规小麦的10%以上。

2016年,他整体流转土地2348亩,成立“若飞家庭农场”和“双权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在附近的省军区农场拿到800亩水田,开展了千亩油菜田机械试验示范,油菜单产突破200公斤。紧接着,他又有了万亩水稻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水稻单产突破700公斤。

“如今大型插秧机有22台,还买了2架无人机、2台高杆打药喷雾机。”目前,余若飞的家庭农场先进科技应用率达100%,机械化率达100%,社会化服务率达100%。他的农场带动周边5个村农民50户,就近解决300多人就业,实现万亩水稻“代购、代育、代插”一条龙服务,年利润200多万元,每年促进周边农民增收120万元。

罗汉寺办事处党委书记叶飞告诉记者,余若飞的机械化种植小麦、水稻取得成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许多农民也相继搞起小麦、水稻规模种植。

“去年我又建起大型育秧基地,可满足25000亩水稻秧苗需要,整个五三农场的秧苗都够了。”余若飞说,“以前没想到能种这么多地,是农业机械支撑着我的这片红火事业。”

心肠好 扶贫济困不让农场一个人掉队

若飞家庭农场下秧时每天请90多人帮工,日常时也有10多个贫困户务工。

“他们挣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费用,一份是务工收入。”余若飞说目前重点扶贫的16家贫困户去年全部脱贫。据了解,这16家的主劳力,长期在若飞家庭农场上班,一般每月也有3000余元工资,而有技术的农机操作人员,月薪至少6000元。

“对贫困户每亩的插秧、收割费用,分别优惠20元。”余若飞说,有3个特困家庭的农田一直由农场里帮种、包销。

贫困户王斗平是丹江口移民,先是被邀至合作社打工,学习操作农机设备,两年后他也买了2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加入到合作社。“我现在除了自己的地,还在外面包了60亩,年收入20多万元。”王斗平说起现在的生活,满脸幸福。

余若飞介绍,新河队18户丹江口移民都是精准扶贫对象,除为他们提供低价种子、肥料外,农机设备免费供给这些家庭使用。村民陈继刚在外打工时,出事故伤了右腿,家里失去经济来源,两个孩子辍学在家。余若飞听说后,第一时间来到他家,包下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让孩子重返校园。陈继刚感激不已,“若飞替我打理十几亩农田,又买2000只鸭子送给我,让我放鸭子挣钱渡过了难关。”

“国家扶持了我,现在我们有能力了,就要帮助贫困百姓,回馈社会。”余若飞的两个儿子分别打理500多亩农田,他经常教导儿子要知恩图报。

有梦想 带头人领着村民耕耘幸福未来

去年7月,余若飞担任向家河村支部书记,身上又多了一副重担。

向家河村旧居民点有119户,之前住的是上世纪50年代五三农场的兵营式红砖排房。屈家岭管理区投入1700万元解决群众住房难,余若飞每天自带烟酒,到村民家中拉家常动员搬迁。

“10天就完成了拆迁,国土局还专门出资15万,在安置小区建绿化景观。”余若飞笑着说。“老砖房一遇大雨就担心垮塌,现在终于安心了。”村民涂胜祥一家从90平方米的旧房,搬进130平方米新居,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仅花费5万元。

“叶书记,疫情这么重,我想为抗疫尽一份力。”今年2月2日晚,余若飞给办事处的叶飞书记打电话。第二天早上,他到办事处的民政办捐赠1万元,他成为罗汉寺办事处抗疫主动捐款的第一人。

抗疫点上同志们每天加班加点,吃方便面、喝冰凉矿泉水。余若飞看在眼里,彻夜难眠,他紧急采收了一车新鲜蔬菜,亲自下水拉了一网鱼,连同家里储备过年的猪肉,送到办事处防控指挥部。

以后每隔几天,余若飞都会拖一车菜到抗疫一线。他说:“2016年发洪水,我亏了400多万,是党和政府帮我挺过难关。现在国家有难,我们就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防控值守,村里消毒,入户随访代购物资药品,疫情期间,余若飞每天坚持这些“规定动作”。抗疫态势向好后,他又出资120万元,为村民先垫付种子、肥料、农机等费用,组织村民抓好麦田、油菜管理和水稻育秧,保障夏粮收成。

“今年合作社机械耕种达到1.8万亩,惠及省内洪湖、潜江、京山等地,还到了湖南帮助抢插晚秧。”余若飞说,“30多年过去,我感谢脚下这片土地!五三农场,是我实现劳动梦想的肥沃土壤。”

【责任编辑:袁君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