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评论员杨于泽
一条全长约360公里的武汉城市圈大通道,近日正式开工。这是把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域环形贯通起来的第一条高速环路,贯穿武汉与鄂州、黄冈、孝感、咸宁5市11县区,“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后将实现武汉城市圈内“1小时通勤”,到时候这些地方将率先实现与武汉同城化。
武汉“1+8”城市圈同城化,可以发挥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武汉作为中心城市,其作用集聚和承载高端要素、优质产业、现代服务、先进功能,形成更大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率优势。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同城化,就是以武汉的这种集聚承载优势、效率优势向城市圈内其他城市赋能,提升整个城市圈的生产效率,这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的意义所在。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一直在推动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这种城市化道路实际上也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国家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建设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越是“头部城市”“头部城市群”,越是不单打独斗,越是带着一个更大的“群”“圈”谋更大的发展。
这种城市发展上的抱团现象,其实体现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某种内在规律与要求。中心城市在发展中集聚更多更优质的要素资源,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城市圈发展,就是追求规模效应,以进一步放大中心的资源集聚作用、优化配置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并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方法自然很多,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属于发展上的战略思维。越是重视城市群建设,越是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高,越是容易在国家大局中受到重视甚至上升为国家大战略。目前我国正在以京津、苏沪杭、粤港澳中心城市为引擎,把我国的这三个头部城市群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其对国内外资源的集聚作用可想而知,对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可想而知。
武汉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在全国城市中实力排名提升明显,但千万不要有自个儿“埋头”发展的想法,应带着武汉城市圈一齐发力向前冲。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能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武汉本身的发展也会失去支撑。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很多沿海头部城市都呈现“双星”模式,最明显的是北京与天津、上海与苏州、深圳与东莞、广州与佛山,双城之间功能分工明确,形成很好的分工互补,最后相得益彰。武汉还没有这种“双星”模式之助,重视武汉城市圈的整体发展,应当是理所当然的。
武汉城市圈过去强调一体化,现在提出同城化的方向,是顺应区域发展大势之举。城市圈同城化,首先就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同城化。“十四五”期间要建成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将来还要建设更大的城市圈环线,这都是“基本建设”。在同城化基础上,如何在城市圈内进行资源配置、功能培育、产业分工等,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紧破题答题。武汉作为“带头大哥”,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