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落幕——武汉这些中高职师生赢得荣誉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07:4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张肖翔、张恒

何璇

李怡

龚泽军

艾宇阳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屏 柯称 郭会桥 肖杨 向一帆 通讯员 刘莉琳 喻登科 董豆豆 程晓琼 朱丽

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落幕——

12月10日至13日,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行,湖北95名选手参与84个项目的角逐,除了一些名企的技能能手外,许多中高职师生出赛。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载誉归来的中高职师生。

完赛时全场为他们鼓掌

在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中,20岁的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学院大三学生张肖翔、张恒“遇强则强”,为湖北队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学生们太拼了,C场比赛时时间特别紧张,前面十几支队伍都没完成,他们争分夺秒地抢在最后一分钟做完,比完了累到坐在地上起不来,裁判、技术人员、工作人员都围过来鼓掌。我都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场面。”指导老师、武汉铁院铁道机车车辆学院教师杨明明说。

以湖北省赛第一名挺进全国大赛的张肖翔和张恒是从全校358名报名学生中海选出来的,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淘汰赛。“我以前没有任何参赛经验,专业也不是最对口这个赛项的,基础要差一些。5月报名参赛后,学习是在网上,老师发的车门拆装的视频我都看不懂,我就调到0.5倍速反复看。”张肖翔说,8月底返校后,他和队友们总是从早上7点练到晚上10点半甚至更晚,拼命练习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完成操作内容。

所以在全国技能大赛的现场,哪怕在比赛时只剩下2分半钟且还有25分的任务没有完成时,两人都沉着冷静,迅速划分了工作:张肖翔先找第一个“漏点”并记录,此时张恒找另一个“漏点”,找到后马上向裁判汇报,再做记录、断掉气压。两人眼手脚不停,竟然顺利地找齐“漏点”,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拼搏精神赢得了在场裁判等工作人员的尊重,大家都为他们鼓掌。

张肖翔和张恒说,他们不怕和名企的技能高手们比,因为他们也练得很苦。

他绑沙袋拆了六辆新车

以第六名的成绩获得汽车技术项目优胜奖的武汉市交通学校青年教师何璇笑着告诉记者,为了以最好成绩参加这次规格高、项目多、要求严,对技术、体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比赛,他在半年里绑着沙袋拆了六辆新车。

22岁的何璇从学生时代起就是比赛能手,曾多次参加技能大赛并获奖,但这次的“3天时间,完成9个竞赛模块,涉及到7种车型,比赛总时长12个小时”的大赛仍令他震撼。为了能在最短时间里给汽车看好“病”,何璇一头扎进了学校为他买来比赛的威朗、科鲁兹、凯美瑞、雅阁等六辆新车中,半年里,他反复拆装这些车,每剪一根电线就记录下其后果,一台车要剪断上百根线,再复原,不断重复。通过这种办法,摸熟了每台车的上万个主要零件、数百根主要线束。

比赛除了考对车的熟悉程度,还要考操作的精准度,如发动机测量等竞赛模块中就要求尺寸精度误差要控制在0.02毫米以内,为此,何璇在左右手各绑一个2.5公斤的沙袋,负重修车,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真的有效,他又把腿上也给绑上了。“把体能练好了,做底盘检查等项目时就不怕跑来跑去了。”

这次比赛首次增加了英语能力考查,这是何璇的弱项,对此,学校特别安排了3名英语老师每周为他补3次课,每次两小时。比赛时,何璇面对英文讲解考核及全英文的操作手册也不怵了。

何璇说,他将把技术练得更扎实,希望有机会代表湖北、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将来也要当好老师,把技术传授给学生们。

她拼起酒店床板来打版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此次的8人参赛选手中,李怡是最特殊的一位——她已经毕业,为了备赛全国技能大赛,她拒绝了多家知名服装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在相当困难的经济条件下,走完了1年半的备赛历程,取得时装技术项目第八名,将进入国家集训队备赛世赛。

“受疫情影响,国赛延迟了半年,我当时心理压力有点大,因为我家里比较困难,大学三年学费都申请的助学贷款。孔莉老师发现后,一边在网上远程指导我备赛,一边为我做心理疏导,学校也为我争取了经费补贴,鼓励我安心备赛。”李怡说。

指导老师孔莉说,李怡真是了不起。她7月便早早返校,每天在集训室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10点,常常睡在集训室。“时装技术项目有ABCD4个模块,模块A为款式系列设计,模块B为半身裙制版排料,模块C为立体裁剪,模块D为女装设计制作。比赛总时长为18个小时,模块A时长有1个小时,模块B为3个小时,模块C为2个小时,模块D长达12个小时。模块D在赛制中是分两次进行,但李怡凡事追求完美,每次训练模块D都坚持一口气做完,经常做到很晚就直接睡在实训室。”她说。

即使是来到了广州,李怡一样拼命:从酒店到赛场的途中她晕车厉害,后来她便干脆不吃东西,完赛了再吃;没有实训室完备的设施,她就拼接起酒店的床板,用来打版和制图;不管项目多晚结束,她都会与指导老师一同探讨第二天的赛程。“这条路很难,我也灰心过,但老师同学家人都尽力支持我,能坚持下来真好。”李怡说。

他15小时做出“小蛮腰”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3岁的教师龚泽军参加木工(国赛精选)项目,获得了第四名。“我曾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国家集训队成员,这次参加国赛,相比世赛木工分为木工、精细木工、家具等三个项目,国赛木工涉及内容更广,难度也更大。但我也从同台竞技的行业、企业的老师傅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龚泽军介绍,他这次要在15个小时里完成一件1米多高的广州塔“小蛮腰”模型,整个模型是用卯榫的结构拼接完成,塔身加工只能纯手工制作,作品异形的角度非常考验选手放样能力。

“选手要将木头精准加工、打磨、拼接,最后还要让整个广州塔很稳固,很考验技术。评判们最后根据成品与图纸的样式、尺寸最接近,能做到误差最小的成品,分数就会越高。”而榫卯的配合度,需要多次调整拼试,在比赛的最后时刻,龚泽军仍在打磨产品。

“我参加的相当于职工组比赛,参赛选手有来自高职院校的,也有行业、企业的老师傅,年轻的可能18岁,年长的已经58岁。”龚泽军说,不过年轻人在体能上占优势,也普遍更善于用机器切割、裁剪、连接,“制作这个产品,粗略统计就用到了五十多件工具,其中很多都是‘量身定做’的机器,咔咔咔,十分快。”

但龚泽军更想与学生分享他在老师傅们身上感受到的工匠精神:对每一个活儿都没有一丝一毫马虎,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干到极致。

写代码写到哭还接着练

作为湖北省唯一代表选手出战“网站设计与开发”赛项的武昌职业学院201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艾宇阳这次拿到了第六名,被授予优胜奖。昨日,他告诉记者,比赛时出现了失误,最后十分钟发现上百条代码有问题,他只得紧急进行修改,希望今后的比赛中,再不要有这样的遗憾。

在上大学以前,艾宇阳对计算机的兴趣不算大——他最开始选的是士官生专业,入读一个月后发现不太适应,才转专业读的计算机。“我想,读大学后再不能像高中那样对学习不上心,得拼一把,以后参加专升本,还要考研。”艾宇阳说,他在大一便主动加入了学校的集训队,想通过比赛积累专业经验,接到备赛通知后,他今年7月便返校集训,每天早上8点半到集训室,晚上10点才回家,临近比赛前练到转钟或通宵。

最痛苦的时候,他在电脑前边写代码边哭。“说来好丢脸,出发前一周,我还清楚的记得是12月1日,代码敲着敲着,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艾宇阳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他当时把眼泪擦干,趴着睡了一觉,醒来又开始写代码。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地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我还要继续练习,不再去害怕倒计时滴答滴答的声音。”艾宇阳说。

【责任编辑:袁君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