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电影《头文字D》里有一句话: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活着,遵从本心,并不容易。
不攀比
知乎上有个高赞问答。
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答:“一辈子都在和别人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比较获得的不是幸福,而是虚荣心的满足。
盲目攀比,会扰乱视线,让你看不到自己的真心。
号称“小县城学霸”的周同学,17岁时以优异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化学系。
如此励志的周同学成为多少家长眼中 “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并不喜欢化学。在经历过焦虑、彷徨的痛苦之后,读研究生二年级的他,选择了退学。
他在知乎上写道: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事。虽然有时“把别人比下去”这种肤浅的对比也能带来快乐,但是一定不能只活在比较中。
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无谓比较得来的。
初始烦恼,继而偏执,越陷越深,迷失自己。
屈从于虚荣心,片刻的满足过后,则是更深的迷茫和空虚。
因为从来没有面对真实的自己,倾听内心真实的感受,自然这颗心也从未被填满。
不流俗
吴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今年高考过后,湖南女孩钟芳蓉以高分被北大考古系录取。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
网民们觉得考古系没有前途,一个女孩子干嘛选这么冷门的专业。
钟同学的态度却很坚定,她很喜欢历史和文物,尤其沉醉那种历经岁月洗礼之后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北大考古,是她心之所向。
对于他人的人生,我们只是看客。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说:“一个人对于别人的看法,有一半是荒唐的。这种看法完全出于一个人自己的个人动机。”
但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他人的眼光和口水裹挟,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每个人对生活、对幸福的感受并不尽相同。与其以自己所谓的标准求全责备,不如尊重他人选择,坚持自己所愿。
不盲从
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一次课上,拿出一个苹果,并举着苹果在教室走了一圈,问同学们闻到什么味道。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闻到苹果的香味,只有一个同学例外,说他什么都没有闻到。
答案揭晓,没有任何味道,因为苹果是假的。
这个坚持己见、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同学就是柏拉图。
乔治萧伯纳说:“不要追随前人的足迹,去自己开路并留下足迹。”
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从小就酷爱书法。
他勤学苦练,临摹各书法大家的笔体,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但是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和赞誉。
郑板桥迷惑不解。
一天晚上,他和妻子在院子里乘凉。他不由自主的用手指在腿上划拉起字来,划着划着,便划到了妻子的腿上。
妻子生气了:“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为什么不写自己的,写别人的?”
郑板桥如醍醐灌顶,为什么要仿别人的字呢?为什么不写自己的字体?
从此以后,他博采众家所长,自己融会贯通、独树一帜,创作出了“乱石铺街体”。终成一代大家。
尼采说:“不要让我们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盲目跟从,不仅是丢掉自我,成为影子一样的存在。更是放弃了追逐梦想、探索未知的乐趣和自我满足。
与其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如去寻找自己的田园,享受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
遵从本心
三毛说过:“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
与其花费时间、精力,去迎合他人,让自己活成世人眼中的标准样子,不如静下来,感受自己的真实愿望。
如林语堂在《老子的智慧》中所说:“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顺应天性,快乐洒脱。”
生命只有一次。无可复制,无法重来。
在有权利选择的范围内,还是多倾听内心的声音,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最大限度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主播|莘荑
作者:胡一一,八零后双鱼座一枚,外表粗放、内心柔软,喜欢独处、酷爱读书,向往文字方寸之间的温暖和力量。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编:王会
编辑: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