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孝感 > 县市区

非遗传承人刘文华与“云梦鱼面”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8日12:26 来源: 云梦印象

(记者 吴小平)云梦鱼面有着近两百年历史,是独具特色的湖北小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915年,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加特产比赛获优质银牌奖,产品畅销全国及国际市场,而在云梦鱼面的产地湖北云梦县,为了发展并传承这一传统特色食品,一代代的云梦鱼面手艺人为之努力着。云梦县刘文华鱼面厂厂长---刘文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本人被评为孝感市“云梦鱼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前不久他的鱼面厂生产的云梦鱼面荣获“第二届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创新大赛”银奖。

1月19日,在位于云梦县城西的刘文华鱼面厂宽敞的院子内,只见一排排簸箕上摆放着切得整齐划一的鱼面,在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耀下,宛若盘曲的银丝,煞是壮观。

刘文华鱼面厂厂长刘文华说,为了保证纯正的口感,他们一直保持这种自然晾晒的传统工艺,今冬晴天多,太阳大,晒制的鱼面味道更鲜了。1983年,从云梦县一个小乡村里走出来的青年小伙刘文华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会与“ 云梦鱼面”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38年后,在他自己开办云梦县刘文华鱼面厂,看着面前的丝丝银色的鱼面,感慨万千。1983年,曾店镇刘店村二十岁的刘文华经亲戚介绍,来到云梦县城关镇曲阳食品厂工作,在鱼面车间学做鱼面。

刘文华说:“当时呢,跟着师傅做年剖鱼都不会。经常把鱼弄坏了,很费劲儿地把这个鱼的皮儿拉开,然后把手都划破了,慢慢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这个剖鱼呀,和面啊。跟流程,整个流程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呢,都基本上学会了,学会了以后呢就慢慢从一个车间的,当学徒到车间主任。”

1994年,经过十一年基层摸爬滚打,掌握了一身过硬本领的刘文华由技术骨干成为了云梦县曲阳食品厂厂长,那时,鱼面的加工制作销售只是食品厂的一个生产方面,还不是工厂主打产品,每年的产量也就几万斤而已。真正让刘文华意识到要重视云梦鱼面这个传统品牌,拓展云梦鱼面销售市场创效益的是来自深圳的一封信。

刘文华:“有深圳的客户给我写了非常长的这个信。当时就说。咱们的这个云梦鱼面,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走出去,这封信拿给我当时非常大震动。那是一个局外人,他是一个云梦人,他是这么关注咱们的鱼面事业,那么我自己呢,还是这个行业的一份子,而且还是这个企业负责人这个企业没有做大做好。我感到非常愧疚。”

于是,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争取省民委扶持项目资金几十万元,刘文华带领食品厂研制开发快餐鱼面。

刘文华:“我们当时准备做快餐面。自己有满腔的热情,但是呢,营销啊,市场啊,很多细节没有完善,第一关于技术方面还没有突破,鱼面就是靠鱼肉和面粉淀粉混合以后,用手慢慢的揉,特别是淀粉,它是需要熟化之后才有筋道,如果是生的话,它就没有筋道。如果机械呢,他就不可能把它变成人工擀的那种效果,所以当时做的不是很理想,投入那么多资金全部都是有去无回。”

第一次在传统鱼面上的创新以完败而告终,刘文华刚萌芽的鱼面事业遭遇重创。而随之而来的国企改制让他这个曾经国企小厂长不得不面对一家人的生活问题。2000年,他和工人们一夜之间全部下岗了。下岗后的刘文华在短暂的消沉之后,他还是决定做自己熟悉的鱼面。创业之初,他踩着三轮车拖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鱼面到处推销,找销路。

刘文华:“厂里面改制以后什么都没有,有一辆三轮车也没人要,我就花100多块钱买下来了,就是靠着这三轮车我四处游说,找市场,慢慢打自己的品牌,就是小个体户。”

在一次次的碰壁,又一次次的坚持之下,他的鱼面终于靠着优良的品质打开了市场。2011年,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云梦县刘文华鱼面厂成立了。在一片喝彩与喜悦中,刘文华背过身擦掉流下的眼泪,只有他知晓十多年艰辛的坚守与打拼。在云梦县有大大小小的鱼面生产厂家十多家,而刘文华鱼面厂生产的鱼面不但进入本地和外地大型商超,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梦鱼面也销售到全国各地。

记者:“每年在云梦当地销售多少?”

刘文华:“在本地市场大概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外地要多一些,超市啊,批发其他地方,现在网购也比较多。”

从弱冠之年到年近花甲,刘文华对云梦鱼面“情”有独钟,“情”有所系。几十年来,他坚守传统鱼面制作工艺,追求优质特色品牌建设,传承并致力于云梦鱼面的发展壮大。他本人被评为孝感市“云梦鱼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台湾三立电视台、台湾联合报、中央电视台《美丽乡村》、《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组,均对云梦鱼面做过生产工艺专题报道,声名远播,驰名中外。

前不久, 云梦县刘文华鱼面厂生产的云梦鱼面荣获“第二届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创新大赛”银奖。

【责任编辑:黄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