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商业资讯

绿水青山织锦绣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服务长江大保护纪实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5日10:42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王行)腾出“千米岸线”,点亮绿色长廊;告别“围网”时代,重绘“清江画廊”;围绕“环库”修路,扮靓库区生态……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金字招牌在湖北绿色发展之路熠熠发光。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湖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该行围绕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为筑牢长江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投入长江大保护信贷资金259亿元,全行绿色信贷余额841.94亿元。

搬迁腾岸,江边显现垂柳依依

位于宜昌市猇亭区的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是宜昌兴发集团为了保护库区生态,从兴山县走出来兴建而成。2018年,习总书记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时,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便是第一站。如今,曾将长江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临江热电厂厂房,已搬迁拆除,腾出了近千米岸线,江边垂柳依依。

“这次能顺利地对热电厂等多个厂房进行拆除和对部分生产设备进行搬迁,得益于宜昌市委、市政府的果敢决策以及农发行的信贷支持。”该公司董事长李国璋介绍。

2017年,宜昌发起“清零行动”,3年内沿江一公里内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兴发集团沿江一公里内的部分厂房也在拆、搬之列。

“我行主动地融入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之中,向兴发集团投入重点建设基金3.76亿元,投放贷款18.2亿元”,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基础设施部门负责人介绍,支持兴发集团从大局出发,严格遵循“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工作思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力推进绿色转型。

拆除网箱,清江再现碧波荡漾

两年前的清江高坝库区,网箱养殖面积达86万多平方米,拥有养殖网箱4万多个,密集的地方几乎看不到江面。如今,站在高坝库区山坡上,遥看清江两岸,峰峦叠峰,直刺苍穹,湖内翡翠般的岛屿星罗棋布。如黛江水烟波浩渺,高峡绿林曲径通幽。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高坝库区无序泛滥的网箱养殖,导致清江水体严重污染,已危及清江生态安全和宜都人民饮水安全,保护清江迫在眉睫。“我行主动作为,创新贷款品种,协商采取‘政府主导,委托代建,实体承贷,收益覆盖’的模式,支持宜都市政府启动清江流域宜都段退渔水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及时发放2亿元贷款。”农发行宜昌市分行信贷部门负责人介绍,该项贷款用于河道治理工程,取缔清江高坝洲库区网箱养殖面积450亩,实施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工程;在清江沿岸新建三江嘴生态湿地、汉洋坪生态湿地2个具有控制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生态湿地系统保护区。

修环库路,库区展现生态绿网

近年来,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围绕十堰市发展大计,力推绿色信贷,支持修建环湖路、武当大明峰生态文化旅游区、丹江口市汉丹港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丹江口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PPP等项目,累计投放绿色信贷33.6亿元。

为支持汉丹港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审批丹江口交投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中长期扶贫贷款4亿元。该项目围绕丹江口环库公路,完善当地的路网结构,建设垃圾处理站、公厕等,在改善当地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同时,提升了生态治理能力。

如今的环库公路,一边依临清澈的丹江口水库和多姿的岛屿,一边是国家森林公园,沿途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美不胜收。在环库路沿线上,农发行信贷支持的汉江绿谷生态园和武当大明峰生态文化旅游区两个项目,都以“绿色”为主色调,彰显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融。

库区沿线政府立足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之路,利用农发行信贷资金,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农产品——丹江口翘嘴鲌,竹溪贡米,房县黑木耳和武当道茶等,环库公路沿线各乡镇均实现了生态扶贫和生态环境“双提升”。


【责任编辑:周晓燕(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