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当家花旦、国家一级演员 谢思琴:舞台就是无价之宝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9日07:57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谢思琴

谢思琴在黄梅戏《美人》中扮演貂蝉

谢思琴带的戏娃娃们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戏迷曾开玩笑称,“最早的凡尔赛文学”来自于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段,谢思琴也唱过。“看似低调实则优秀”,而这何尝不是她与黄梅戏人生的写照。如果用金钱衡量,她并不富有,但舞台这个无价之宝,她握在手中从未错过。

谢思琴,1981年生于安徽,现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当家花旦、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全国“黄梅之星”奖、湖北省首届地方戏表演一等奖等。2月7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连线专访谢思琴。“我累,也乐在其中。”这是聊天时,她常挂在嘴边的话。谢思琴在工作之余教娃娃们学唱黄梅戏,每次指导孩子们,就像扭动了时光之门的钥匙:谢思琴,28年前的戏娃娃,如何把热爱升腾成信仰,并为之奋进的一幕幕情景浮现。

父亲的信和母亲的米糖

他们知道奋进对一个人多么重要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以下简称“楚”):您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还记得当年考试的情景吗?

谢思琴(以下简称“谢”):1993年,枞阳县黄梅戏剧团的老师下来招生,住在我们周潭镇上的旅馆,旅馆老板认识我爸,知道我是学校的文艺小红人,就对我爸说“让你女儿去试试。”

我家兄妹四人,我排行老三,对于我们这样家境拮据的农村小孩来说,一年也穿不上新衣裳,但那天,我妈领着我去买了新裙子,还买了一盒痱子粉给我当粉饼,我的脸因为常年帮家里割稻子晒得黑黑的。

我顺利从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并定向去安徽黄梅戏学校学习。

我记得考试的时候抽签做即兴表演,有的人抽到“刷牙”,可能只是刷牙、倒水两步骤就完事了,但我会加上伸懒腰、拧牙膏盖,让层次更丰富一些。这得益于我爸的指导。复赛时他带着我模拟考试,问我要如何表演做卫生。我弯腰假装拿着扫把挥动,他告诉我,我应该边扫边搬起凳子、捡起挡住扫把的鞋子……我的父亲虽然是农民,但是他提点了我:艺术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

楚:在戏校的五年,苦吗?父母去看过你吗?

谢:他们坐车来安庆得七八个小时,所以来得不多。但父亲常给我写信。初入学时我12岁,是我们班最小的,我父亲在信中提醒我:虽然你小,但不要怕吃亏,寝室的卫生多做点。他会在下一封来信中称赞我的字有进步,开导我文化课跟不上的时候不要有畏难情绪。我父亲在我的成长路上给了我很多可以与他共鸣的东西、在我面对困难时撑下来的无穷力量。

我很感恩父母,在消息闭塞的农村,他们的思想还能如此进步,他们知道把握机会多么重要,也知道奋进对一个人来说多么重要。

当然,他们不止是为我加油,也会心疼我。1997年,我请老师帮我排戏,作为枞阳县黄梅戏剧团庆祝香港回归的晚会节目。14米长的彩绸存在不确定性,不可以开电扇,为了保证它甩起来的角度,我在没有空调不开电扇的练功房练习,头发和全身衣裤可以挤出水来。我妈在窗外看我,我出来时她抱着我流泪,说:再别练了!

我的戏校同学都爱吃我妈做的米糖,因为她舍得放芝麻、花生,生怕我吃不够,料给得最多。

从安庆到黄冈

他需要搭档,我需要舞台

楚:从黄梅新星到戏剧名家,一路走来,印象最深的奖是哪一个?

谢:1998年安徽省首届严凤英杯黄梅戏大奖赛新苗奖,它是我第一次参赛所得,是对我舞台起步的肯定。后来的比赛,是输是赢我都去。我在这个圈子里没有熟人,我是赛出来的。

2007年,我以《大乔小乔哭战袍》和《血冤选段》获得全国“黄梅之星”奖,我为这个比赛作品默默地练了10年。1998年开始参加比赛的时候我就想唱,但当时我的声线、技巧、表达各方面都没到最合适的位置。在十年后的这场比赛中,我的表演给评委、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张辉留下深刻印象。那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公开对外引进人才。

楚:所以2008年,您接受了张辉院长的邀请,来到了湖北。

谢:张院长带着我来黄冈看剧院,当时的剧院条件真的很差,在超市背后的小巷里,舞台的墙面是裸露的红砖,竹椅能晃动得吱吱响……当时我在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小孩4岁,如果过来,一切将归零。

可张院长的真诚打动了我,他说“你需要一个舞台,我需要一个搭档”,所以我过来了,拖家带口,搬着一个席梦思、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没有提任何待遇要求,一个月仅1500元工资,但我觉得自己的富有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能跟张辉老师搭戏,就是一种富有,舞台就是无价之宝。

演员和戏娃娃的坚守

这是黄梅戏生命的延续

楚:前天看您发的小朋友在家练功的朋友圈,介绍下您的戏娃娃们吧!

谢:湖北省黄梅戏剧 院所在地黄冈是黄梅之乡。我刚到黄冈时,有一次去理发店洗头,发现年轻的理发师竟然不知道黄梅戏!我暗下决心,起码得让这块土地上的人认识黄梅戏。我把戏曲文化带进校园,给学生们排黄梅戏节目。去年,我指导的黄冈市东坡小学《天仙配》选段,被评为2020年度“湖北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最佳集体节目。

我发现孩子和家长们并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没有平台和窗口让他们真正地了解戏曲。我和我丈夫、黄梅戏演员王晓华租了一间房子当教室,给孩子们上黄梅戏兴趣课,一节课象征性收十几块钱,约束他们来上课。

照片里的戏娃娃,有的从小学二年级一直跟着我学到了现在上初二。平时如果孩子的爸妈工作忙没人接送,我丈夫就开车接送他们,我们的诚心打动了家长,让他们在钢琴、芭蕾外有了多一种选择。看着他们,那种感觉就像看到了我身上的黄梅戏的血液流到了他们身上,我们都在身体力行地坚守,这份黄梅戏生命的延续。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