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雷衎 通讯员胡喜珍 于海涛)“长江武汉段水质连续2年保持在II类,优于国家III类考核目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江豚再现。”3月1日,记者从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武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打响3年来交出了一份生态“绿账本”。
长江武汉段全长145公里,立足“大江大湖”特色,武汉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从2018年开始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
其中,完成建成区65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健全常态化管理,水体水质、岸坡环境持续向好,达到了“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攻坚目标。
清理整顿长江、汉江沿线港口岸线资源,提升优化长江主轴核心区两江四岸合法码头,整合、集并迁移码头103个,恢复自然岸线30余公里,实施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两江四岸造林2.14万亩,武汉露出最美水岸线。
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3年来共组织联合执法行动162次,出动执法人员17万余人次,执法艇12000余艘次;取缔长江、汉江堤外滩地369个砂码头,规范设立临时砂石集散中心12个。
排查整治市政管网11000余公里,全市城镇污水厂提档升级工作全部完成,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超400万吨/天,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我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发布武汉府河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预评估结果。依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团队,对以“三湖三河”为重点的水体进行问诊、把脉,完成武汉市63个城区重点湖泊水生态调查。
此外,武汉在全国首创市域内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强化生态保护责任,调动各区保水、治水积极性,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