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3月12日讯(记者王谦)铁路退休职工陈胜平,最近在离家不远的武昌徐家棚江滩发现一个秘密:遗留在江边的不少铁架、桥墩和铁路轨道,竟是1913年的“汉阳造”。
如今遗留的桥墩和铁架。记者何东瑞 摄
陈胜平说,自己平日喜欢到江边的粤汉铁路徐家棚轮渡旧址纪念园附近散步,最近几天,他无意中发现,有的钢轨上刻着“民国二年”“汉阳铁厂造”等字样,每天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这一排铁架,竟然有百年历史,陈胜平深感惊叹。
粤汉铁路徐家棚轮渡旧址。记者何东瑞 摄
长江网记者跟随陈胜平来到长江二桥桥头下的武昌江滩,这里每隔一段距离,都树立着几个老旧铁架,铁架边是一排桥墩,顺着桥墩方向的地面,一条已有些锈蚀的铁轨直通江面,江面静立着 “武汉号”的轮渡。
钢轨上的刻字。记者王谦 摄
这里现在已成为青年们拍照的“网红地”,却鲜有人关注这些钢轨的历史。这些铁架和钢轨大部分都已严重锈蚀,不细看,很难发现上面刻有字。
“ 你看,你看,就是这里。”陈胜平指着一段铁架上刻了字的钢轨,很兴奋,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排可清晰辨别的铭文——“部定八十五磅轨制汉阳铁厂造民国二年九月”,在一旁的铁架钢轨上也找到了类似刻字。
陈胜平指着发现刻字的“腰排架”。记者王谦 摄
陈胜平向记者解释,这些钢轨搭建的铁架叫“腰牌架”,在长江大桥建成之前,粤汉铁路、京汉铁路的火车从这里坐轮渡过江,这个“腰牌架”就是起着固定轮渡的作用,支撑船只和火车对接。
“长江大桥通车后这里就派不上用场了,一直作为铁路战备码头留存。”武汉轮渡车间副主任吴红辉说,虽然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但他也说不出“腰牌架”钢轨的年限。
火车坐轮渡过江(老照片)。通讯员刘萍供图
为造铁路所需钢轨,1890年,汉阳铁厂兴建于龟山之麓,1893年9月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座采用西方技术的钢铁厂,也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家生产钢轨的企业,后工厂改名“汉冶萍”,钢铁产能一度亚洲第一。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原馆长顾必阶介绍,在汉阳铁厂停产前,全国铺设了9900多公里轨道,其中三分之一的钢轨都是“汉阳造”,其余的从国外进口。
专家:
钢轨为汉阳铁厂中期产物
“汉阳造”钢轨铺设了11条线路
顾必阶对汉阳铁厂的历史了如指掌,看到钢轨图片和上面的文字后,他立刻就明白了,解释道,“部定八十五磅”指的是38公斤的重轨,“汉阳铁厂造民国二年九月”即1913年9月生产,属于汉阳铁厂中期生产的钢轨,质量很好。
“芦汉铁路1906年就通车了,粤汉铁路1936年通车,这个钢轨造于1913年,应该是为粤汉铁路定制的钢轨。”顾必阶说,辛亥革命以前,我国总共铺设了9100多公里的钢轨。汉阳铁厂是当时全国唯一生产钢轨的企业,共生产了27.8万吨钢轨、铺设了3300多公里,占全国里程的近三分之一,其他钢轨都是从国外购买的。
顾必阶介绍,当时全国有11条铁路线都用过汉阳铁厂的钢轨,用得最多的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其中京汉铁路铺设了1000多公里,粤汉铁路也有700多公里。因此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现了“汉阳造”的钢轨,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钢轨年份是1898年,汉阳铁厂博物馆收藏的最早的是1899年的钢轨。
“随着武汉这么多年的城市建设,废弃的钢轨该拆的都拆了,这几年武九铁路拆迁整治,江边的钢轨也基本拆除了,不过武九铁路钢轨的年代基本在五十年代后,除了汉阳造,解放后武钢、攀枝花钢铁、重庆钢铁等钢厂都在生产钢轨了。” 顾必阶说,像这样在江滩还留存的民国二年的“汉阳造”钢轨,确实不多见了,可以说它们见证了民族钢铁工业和铁路发展历程。
历史:
码头曾经数次关闭开放
钢轨仍然保存较好
码头老照片。通讯员刘萍供图
武汉的城市发展和铁路息息相关。1906年清政府修建的芦汉铁路通车,后又延伸到北京,北京可以直通武汉。
1900年粤汉铁路开始修建,直到1936年全线建成通车。但两条铁路在武汉被长江分隔开来。
根据武汉轮渡车间上世纪80年代修编的“武汉轮渡段段志”记载,为了使一水之隔畅通,1917年粤汉铁路总公司商议确定了轮渡摆渡火车的业务,线路定在徐家棚码头和粤汉码头之间,1920年两个码头建成营业。后因军阀混战,轮渡船只被占用破坏,码头间轮渡一度被迫取消。
直到1937年3月10日,江岸车站与武昌站(现武昌北站)之间的轮渡行车码头——刘家庙站与徐家棚站的两座铁路轮渡码头竣工,自此,铁路火车渡运通航,正式办理京汉、粤汉两路渡轮渡运车辆业务。
陈胜平也参与了段志的修编,他介绍,后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轮渡业务又两度停航,直至全国解放。战争的影响,让码头主要设施已毁坏,船只寥寥无几,火车渡轮与客运无法通航。为适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部派员修复,船舶和码头再次开航。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京汉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形成中国第一条贯通南北的铁路干线——京广铁路,但这里仍然进行少量的渡运工作。直到1958年10月,因大桥能力已能容纳运量,火车彻底不用再靠渡运过江 。
“火车轮渡停摆,轮渡段的大部分职工和设备去了南京和芜湖,因南京长江大桥还没有修好,他们在那里又开辟一条摆渡新线。”轮渡车间副主任吴红辉说。
虽然不再为摆渡火车发挥作用,但是这里的钢轨和轨道依旧留了下来,历经百年风雨,静驻江边,见证着城市岁月变迁。
吴红辉指着这些“腰牌架”说,为了保证从枯水期到涨水期都能满足火车过江的需求,这里沿着地势从高到低一共建有5处码头可以对接火车,对应着不同的水位。“现在处于枯水期,还能看到这些铁架,等水涨了在低位的铁架就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