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向金波将“小米粒”送到妈妈怀中。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邹前俊 通讯员高琦 罗雪 文/图
医护人员为家属送上礼物。全媒记者邹前俊 摄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邹前俊 通讯员高琦 罗雪
去年12月13日,怀孕仅25周+2天的张女士(化姓)早产下了女宝宝“小米粒”。“小米粒”出生时仅780克,身长33厘米,属于超早产儿。3月18日上午,经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医护人员和患儿亲人长达96天的共同努力,“小米粒”顺利出院,出院时体重已达2500克,医护人员还专门为她准备了一场温馨的出院仪式。
记者了解到,“小米粒”是目前宜昌成功救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
早产
提前3个多月出娘胎
今年37岁的张女士属于高龄产妇。张女士与丈夫王先生(化姓)婚后一直希望有个宝宝,去年在仁和医院生殖医学科通过试管婴儿成功受孕。
然而,张女士没想到,肚里的宝宝会“迫不及待”。尽管怀孕期间非常小心,还是出现胎膜早破,宝宝“小米粒”离预产期还差3个多月便来到人世。
仁和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向金波介绍,“小米粒”刚出生时胎龄为25周+2天,体重780克,身长33厘米,皮肤几乎透明,属“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令人揪心的是,“小米粒”出生时呼吸和心跳微弱。
宝宝一出生,医护人员就在产房展开全力救治,进行保暖、呼吸支持等抢救。
救治
96个日夜精心呵护
“小米粒”出生当天,在产房复苏稳定后,立即转入新生儿科NICU病房,进保温箱,上呼吸支持,脐动静脉置管,同时密切监测血压、血氧、血气等生命体征。“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家长没放弃,我们也没放弃。”向金波说,经全力救治,第57天,患儿恢复了自主呼吸。
为更好地抢救患儿,新生儿科成立医疗、护理抢救小组,向金波带领医护团队详细制定每日诊疗计划,并依据“小米粒”病情,开展病例讨论,实时作出调整,预防宝宝可能出现的严重脑出血、感染、视网膜病等早产儿并发症。
经过96个日夜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小米粒”度过一个又一个坎,胎龄从25周到39周,体重从780克增加到2500克,身长从33厘米长到46厘米,各项生命体征稳定,经口喂养奶量已达60-80毫升/次,达到出院标准。
“28周以下为超早产儿或有生机儿,由于各个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抢救难度大,存活率低。”向金波说,最初14天他都没回家,24小时守在“小米粒”身边,“今天她出院了,真是一个奇迹。”
病例
3年救治4例超早产儿
18日,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新生儿科一个新生儿病房内,布置了彩色气球、卡通玩偶等,墙上张贴着“小米粒出院啦”几个字。当向金波将宝宝递给张女士时,在场医护人员还为宝宝送上纸尿裤、毛毯等礼物。同时,家属也为医护人员送上锦旗。
张女士笑意盈盈,时不时看着怀里的小宝宝,小家伙皮肤白皙,脸色红润,时不时睁开眼睛,稚嫩的脸庞露出笑脸。“孩子的生命力很顽强,她要出院了,我也很高兴。”让护士王玉印象最深的是,“小米粒”刚进新生儿科时生命垂危,“有一段时间她不能吃东西,会把安抚奶嘴咬得紧紧的。”
“小米粒”在医院渡过96天后,终于回到妈妈的怀抱中。张女士说,这个孩子对她太重要了,是医护人员给了宝宝第二次生命。
该院副院长、儿科学科带头人罗军表示,“小米粒”是目前全市成功救治的首例胎龄最小超早产儿。据介绍,28-32周为极早产儿,28周以下为超早产儿或有生机儿,出生后即面临呼吸、感染、喂养、发育等四大难关。近3年,该院已经救治了4例超早产儿。
随着高龄产妇和试管婴儿增多,出现早产儿的概率有所上升。该院产科主任李秀华介绍,要加强孕期检查,积极防治妊娠期合并症,怀孕初期就要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如果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注意孕期卫生保健,避免过度劳累及体力劳动;防止腹部被外物冲撞;要了解一定的早产先兆,以便及时阻止早产的发生,如果孕妇出现早产先兆,下腹部坠胀,一定要卧床休息,并尽快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