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整理父亲遗物 发现30年前出版的人物志
抗美援朝老兵战场练就“千里眼”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王荣海 通讯员郝利红 实习生郭昊宇)从参军开始一直与测绘打交道,参加抗美援朝战斗,曾在敌人眼皮底下查看地形完成测绘,他被战友们称为“千里眼”。清明节临近,抗战老兵龚家昌的儿子龚强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一本30多年前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志》,纪录了父亲一生奉献测绘事业的经历。
龚家昌出生于1924年,2020年4月28日去世,安葬在武汉龙泉山脚下孝恩园。儿子龚强介绍,父亲1942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新四军创办苏中公学,父亲成为第一届学员,毕业后分到新四军第一师任测绘员、参谋,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龚家昌是第一批入朝的战士。去年,龚家昌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龚强说,父亲的籍贯江苏省启东县,最近他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抗美援朝事迹被收录到199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志愿军人物志》中。
1950年10月,龚家昌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入朝,1952年9月返回祖国,近两年时间,他经历了多次战役。他曾撰文回忆,战场情况一日数变,测绘保障工作人员经常翻山越岭,了解阵地变化情况,然后进行标绘。
龚强说,听父亲讲,当时敌军空中、地面炮火占据绝对优势,志愿军要构筑防御阵地,只有挖坑道才能保存自己并打击敌人。坑道冬暖夏凉,可以存放装备、粮食。坑道怎么挖得又快又好,父亲专门写了一份建议。很快,他的建议在志愿军中推广。回国后,龚家昌继续在军队从事测绘工作。
龚强说,父亲对他们很严格,要求勤俭节约,旧的衣服只要能穿就不让丢。父亲虽然对子女要求严格,但是家庭氛围非常好。“父亲一再告诫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靠自己本事吃饭。”龚强说,几十年来,他们把父亲的谆谆教诲牢记在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