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上官云)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按照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踏青、放风筝,并祭祀祖先。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介绍,“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后来融合了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比如有吃鸡蛋画彩蛋的风俗,南方还要吃青团”。
2016年3月31日,河南开封市举行“大宋开封府清明颁布新火大典”,再现宋代的清明习俗。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摄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寒食节、上巳节节俗融入其中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在中国,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祭祀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为祖先扫墓。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约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最初,“清明”只是一个节气,曾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流传下来。入宋之后,由于时间比较接近,寒食节的祭祀习俗以及上巳节“上巳春嬉”的习俗融入“清明”之中,一直延续至今。扫墓和踏青成为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主题。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女孩们会把不愉快的事情写在风筝上,待风筝飞起后将线剪断,寓意烦恼随风而去。”民俗学者王娟介绍,早先寒食节时间其实很长,春季的好几个月都算在其内,“寒食节还要求人们不动火。后来随着节日系统的改良,这些习俗才逐渐并入了清明节,节日的时间也缩短为一天”。
高巍则表示,“踏青”这项习俗更多反映出了清明作为节气的特点,“清明是二十四节气是春天里的第五个节气,这时春天那种生机盎然的特点已经充分展现出来了,所以清明节的习俗就提倡人们要融入大自然,去踏青、放风筝等等”。
饮食:吃鸡蛋与“子孙燕” 南方部分地区喜食“青团”
除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各式民俗外,清明节的一些饮食也颇有特色。王娟介绍,有的地方有吃“子孙燕”的习俗,“就是会在祭祖的时候蒸很多小馒头,做成燕子的形状,祭祀仪式结束后分给孩子吃,带有迎春的意思”。
“古代清明节,人们还会吃鸡蛋,这跟西方的复活节很相似,鸡蛋也意味着孕育生命的一种形态。”王娟介绍,南方有的地方则会吃“青团”,即用艾草或其他可食用青草的汁液与糯米拌在一起,蒸熟出笼,“青团味道可口、香气扑鼻,吃青团也有辟邪的含义”。
高巍介绍,除了以上饮食外,“喝粥”也是清明节民俗之一,“为了适应春天‘生发‘的特点,人们会在这一天加上韭菜、豆芽等食物”。
“此外,清明节还有‘射柳’的习俗。通常的做法是将一个葫芦分成两半,里边放上鸽子或者其他鸟类,然后将葫芦挂在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也有的是挂上一条横幅,将横幅射下来后即纵马向前,努力接住横幅,总之是一种技艺类的游戏。”高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