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地铁工匠11年铸就“丁根标准”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31日07:4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屡当探路者总结出珍贵数据 设备说明书扩写成操作指南

地铁工匠11年铸就“丁根标准”

丁根检修列车细致认真,精益求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曾斯 许利利 产启斗 黄彦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他胆大心细,遇到各种故障总是想尽办法排查原因,解决问题。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匠行。武汉地铁车辆坚持走自主维修道路,架修、大修、换线……丁根在无数个“第一次”的探索中精进技艺,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他将经验心得写满了5个笔记本,并联合技术人员编制4万字的大修技术文件,许多数据和规范由他一手整理提炼,成为了“丁根标准”,为后续检修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入职11年,丁根与地铁一起成长。截至目前,武汉地铁已完成133列列车的架、大修工作,涉及轨道交通1、2、3、4号线,其中3号线架修更是创下了多个全国第一!

更换12万米线缆 克难奋进拿下全国第一

2012年的一天,地铁1号线编号为A02的列车在正常载客运行时突然发生故障,丁根和工友排查原因时,发现有一段线缆被用力一捏,绝缘皮裂开了一个小口子!

列车上的线缆犹如人体内的血管,这说明车上线缆老化有风险,要尽快更新。然而,当时国内的地铁公司从未有过自主换线的先例,最好解决方案就是返厂维修更换。但返厂维修周期太长,费用也很高昂。整改工作一时间陷入两难。

面对挑战,武汉地铁决定自己啃下这块硬骨头。但这项工作交给谁做,公司选人很慎重。基础知识要牢固,还需胆大心细;手上技术要棒,还应善于总结反思……入职才4年、年仅26岁的丁根浮现在技术管理人员眼前。接下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后,丁根就每天“白+黑”地泡在检修车库内,开始了漫漫征途。

列车控制、照明广播、空调送风、座椅加热……每一个模块都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每一个子系统都有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回路,所用的线型也不尽相同。整列车需要更换的电线和接头加起来,数量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一个细小操作有误,轻则列车“趴窝”,重则会发生安全事故。丁根时时刻刻如履薄冰。

一次,丁根发现一名班组员工在更换空调线缆压针时,由于力度过大损坏了线芯。丁根现场叫停了工作,组织班组所有人员反复训练剥线钳的使用力度,形成肌肉记忆。他还要求换线之前将点位、线号拍照、用笔标记好,做到点对点,线对线,同时持续优化作业流程,单列车换线时间由起初的4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一年多后,1号线一期12列车换线完成,实现了改造后零故障、消除列车重大安全隐患的目标。丁根粗略一算,车上车下更换的各类线缆总长度达到12万米,如果把这些线缆首尾相连,可以在武汉的二环线上整整绕两圈半。

这项工作也填补了国内地铁公司在进行线缆更换作业的技术和工艺空白,同时节省下百万元检修成本。

勇当大修“探路者” 摸索经验写成4万字宝典

车辆检修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工作,一招一式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不能想当然、凭感觉。但丁根作为大修“探路者”,他所做的工作很多都没有现成标准。几年下来,他在实践中积累的心得记满了5个笔记本,并总结编制成约4万字的各类标准和指南。

A01号车在运行满6年进行架修时,车上有一个仅火柴盒大小的辅助开关,无需进行专门维修保养,看看外观是否完好,通电检测参数是否正常即可。运行12年接受大修时,按照厂家要求,需要将它拆下,分解为不能再分解的二三十个零部件,逐一进行检查更换。但在丁根之前,没有人做过这项工作,也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

例如,上螺栓时,每个人力道不同,究竟以什么力度为上紧的标准?设备说明书上这样写着:力矩8-12牛米。“这个误差还是有点大,有的人拧得紧一点,有的人拧得松一点,即使都在这个范围内,也容易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车上使用了大大小小近10种型号的螺栓,经过反复试验,丁根将每一种螺栓的力矩都制定了精确的数值,误差直降为0。

丁根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白天边做边记,下班后就用电脑一点点整理出来。他以不同修程的规程为蓝本,结合自己点滴积累的操作经验,联合技术人员一起将厂家说明书中的检修标准进一步细化。

一年后,A01号车试验性大修完毕,约4万字的电气系统大修规程、工艺技术标准、零件更换清单等技术文件出炉。记者对比看到,厂家说明书就像“宪法”,只有纲领性的要求,丁根编制的则像一部部专项“法规”。有时说明书中的一句话,丁根的具体操作要求就要写几页纸。

这些文本成为后续工作的重要指南。正是有了这些文件为依据,车辆大修的时间也从60个工作日缩短到了45个工作日。

小破损惹大麻烦

找完故障连夜制定整改方案

2017年4月7日上午11时许,1号线编号为A15的列车在滕子岗站无法动弹。司机几经努力都无法现场解决,最终只能疏散乘客。后一列车被派去现场与A15号车连挂,将其拖至就近的汉口北停车场。这是武汉地铁自2004年开通以来首次正线救援事件,公司高度重视。

丁根作为电气工班工班长,立即赶到汉口北停车场,与信号、制动等专业技术人员展开联合“会诊”。随后,信号、机械和制动故障被先后排除,大家基本锁定为电气故障,巨大的压力落到了丁根的身上。

经过一番排查,丁根发现列车在“牵引”状态下,系统却监测到有“制动”信号存在,这就像踩油门的同时又踩了刹车,车子当然动不了。但实际上,没有人向列车施加制动信号。从部件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电气设备中找出制动信号从何而来,成为破解故障原因的关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丁根一处一处地排除,慢慢将故障点锁定在两节车厢之间,不起眼的“跨接线”部件上。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让丁根敏锐地判断,故障原因一定藏在这“跨接线”内部的48根线、96个点位中。

时间渐渐到了深夜,丁根顶着倦意丝毫没有放松。一个约1毫米的绝缘破损,被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正是这个比芝麻还小的故障点,让相邻的两根信号线“串”在一起。更巧的是,这两根相邻的线,正是一根牵引信号线,一根制动信号线。

此时已是深夜11点,丁根近12个小时水米未进。他又连夜制定了技术整改方案,对其他车辆跨接线接口模块进行全面普查整改,同时将模块中牵引和制动两根信号线的点位调整错开,从根源上避免了车辆再次发生类似故障。根据他的建议,武汉地铁在后续车辆设计制造中对该项目进行了优化。

工作服鲜见油污

不仅完成任务还要干净清爽

丁根的工作服,很少能看见脏污,这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他的工作得法。就像初学者做面食,总是弄得脸上、身上四处沾满面粉。而经验老到的白案师傅,身上从来都是干干净净。

检修牵引电机时,需要将轴承等一个个满是油污的零部件拆下,将氧化变黑的膏状润滑油擦洗干净,再涂满新的润滑油。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稍不注意就会弄得满手油污,甚至工作服、操作台都不能幸免。

面对笨重的钢铁配件,但丁根如艺术家一般手法精细:开始检修工作前,他会先扯上一张无纺布垫在操作台上,避免零部件上的油污沾到桌面。操作中,他又根据需要,更换最适合的手套——拆解大件的时候,需要佩戴坚硬厚实的帆布手套;对轴承等部件进行清洗、抹油时佩戴橡胶手套,不影响手部的灵活动作;组装零部件时,线手套就派上了用场。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检修时从列车底部拆解下来的箱体,内部电气设备干干净净看不到积尘,尽管使用多年,铜制零部件仍然光洁如新。这是六年才拆解一次的箱体,六年前的操作人正是丁根,这说明他当年对设备的保养细致到位,对箱体的封闭严密精准。

走进丁根所在的电气工班,操作台上待检修设备摆放整齐有序,台面一尘不染;工器具抽屉内按照类别、外观大小依次排开,整齐划一。

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处处细节,佐证了丁根心细如发、追求完美的性格。丁根说,现在的年轻维修工,早已甩掉“工人师傅满身油污”的标签,不仅平时阳光帅气,工作中也追求干净清爽,这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

【责任编辑:钟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