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红色故事的义务讲解员 他们是热心快肠的社区志愿者
管得宽是“红巷爷爷”的共同爱好
“红巷爷爷”们在社区里忙碌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萧颢 实习生 张星雨
清晨,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社区,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红巷的石板砖上,路边有人在优雅地打着太极拳,不远处的状元楼小区门前,传来孩子们轻快的脚步声……
一片安宁祥和中,开始了新的一天。70岁的邓广东走在街面上,眼睛盯着车辆和行人。
“邓师傅早呀”“邓爹爹辛苦了”,不时有经过的街坊和他打招呼,邓爹爹热情点头挥手。天气晴好,他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到这个路口转一转,这里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是游客抵达红巷的“第一站”,“早上车辆多,我在这里守一守,心里踏实些。”邓广东说。
遇事爱较真,平时管得宽,这是“红巷爷爷”们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的一大乐事,除了为游客义务当讲解员,平时在社区里,他们发挥各自特长,做好志愿服务。
社区改造 爹爹们被“委以重任”
2018年,都府堤社区开始进行微改造,除了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外,社区也邀请“红巷爷爷”参与,希望他们结合实际,搜集居民意见,向社区及专业团队提建议,共同商议并监督执行微改造。十几位“红巷爷爷”被委以重任。
接到任务后,周诗华仿佛有用不完的劲,他天天拿着笔记本,挨家挨户敲门搜集意见。哪里的路面不平,哪里需要增添休闲桌椅,哪里的水管要更换,哪个地方还缺安全标识……在他看来,越是这种不起眼的小细节,越需留心注意。
自从当了这个“草根”规划师,周诗华就经常沿社区的犄角旮旯到处转悠。一次,周诗华在雨天巡逻,突然发现一栋居民楼的楼梯“见天”,雨水淋在台阶上湿滑不堪,居民上下楼稍不留神便会摔跤,而像这样的老建筑,社区还有多处。
“人可以在下雨天撑伞,楼房也可以撑起大伞?”周诗华赶紧喊来几位居民,大家越商量越明了,周诗华当即请规划师实地勘测。不久,这些敞开式建筑的顶部全部搭建起了牢固的雨棚,居民们雨天不敢上下楼梯的问题就此迎刃而解。
在走街串巷中,“红巷爷爷”杨本英很注意对施工质量与进度进行监督,他还记得,社区改装水管时,有几户居民强烈反对安装的水管穿过自家客厅,认为其不美观。杨本英了解之后,一边安抚居民,一边反馈修改意见。最终,这几家的水管都改道房墙以外,并做了保护措施。
因为反映问题见效,居民们一遇到困难,就喜欢向“红巷爷爷”们寻求帮助,这家堆放的东西堵塞楼道,那家的门口不能走管子,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时间都会反映到爹爹们那里,而他们则会立即和社区联系、与施工方交涉,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目前,持续了两年多的社区“微改造”基本收尾,街坊们对效果很满意,大家说,从规划到落地直至完工,都有“红巷爷爷”的功劳。
居民遇事 最先想到“红巷爷爷”
都府堤社区是个老旧社区,房屋修建时间久远,部分管网老化严重。一天凌晨,社区的一处水管爆炸,导致路面积水,还在熟睡的红巷老人王少云被急促的喊声叫醒,她打开家门一看,水已快要没过门槛了。担心许多居民仍在睡梦之中,不知道情况危急,她披上外衣,穿着拖鞋就冲出门外。
楼下已经聚集起几位居民,大家立刻向王少云拥过来。情急之下,王少云将这些居民分成两队,一队跟着她挨家挨户地敲醒居民,另一队去救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接报后立刻组织到现场抽水。
“但当时这里独居老人偏多,我很担心,就带着街坊先将几位老人接到我自己家中,烧水为他们擦拭身体,并准备早餐,平时安安静静的家一下子变得热闹拥挤起来,”她说,安抚好老人们后,她再逐一联系其子女回家将他们接回。
2019年,王少云加入“红巷爷爷”团队后,遇事总爱冲到最前面。工作中,不被理解是常有的事。作为楼栋长,王少云热心帮社区上门宣传新政策,但总是会吃“闭门羹”。前些年因社区区域调整,不少居民意见很大,为了让大家融入新社区,她在社区和居民之间牵线搭桥,做好解释沟通。
“每家每户的情况我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我心里有数。”王少云说,平时处理小区里的杂事,可能无意中会“得罪”街坊,“但我心中自有一杆秤,不论外人如何言语,始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王少云平时话很多,是街坊们眼中的“岔巴子”,虽说已经搬离了都府堤社区,但王少云仍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只要“家里”有事,就随时坐四站公交车赶来,风雨无阻。至今,不少老街坊家里有事,依然是第一时间给王少云打电话,“街坊们有事就找我,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必须要尽力把事情做好。”她说,不能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各施其才 每人都有擅长的服务
在街头巷尾,平时总能看到戴着鸭舌帽,穿着红马甲的邓广东。
几年前,邓广东被社区安排到附近的廉政公园当“市民园长”,每天放学的时候,公园总是闹哄哄的,孩子们一个没看住就跑上了草坪,邓广东总是要一遍又一遍地劝导,教育孩子们不要践踏草坪,有时甚至有家长也带着孩子在公园里骑车穿行。较真的邓爹爹会“盯着”家长严厉批评,要求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引导小孩从公园旁绕行,直到家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
去年,邓爹爹所在的省纺宿舍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特别让家人把邓爹爹喊到床边,拉着他的手,让子女以后有事,都要找邓师傅商量,“伢们不懂事,我的后事就全部委托你帮忙张罗。”老人离世后,邓爹爹带着家属前前后后忙了几天,直到把老人送走。
在“红巷爷爷”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擅长的服务。如喻铭建就经常当交通文明劝导员,批评乱开车的年轻人,劝导乱穿马路的老街坊;周诗华每天都主动打扫院落楼道卫生,检查休闲长椅;杨本英则建立了一个社区微信群,教大家使用智能手机,让因搬家而分离的邻居能在网上联系;朱子扬擅长吹葫芦丝,他在闲暇之余会免费教孩子们吹奏,辅导孩子们学演奏;邓惠芳曾是老师,经常帮社区做调解工作,她讲起道理来,经常把夫妻、邻里、父子说得心服口服……
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社区运转一时陷入困境,在这严峻时刻,“红巷爷爷”们冒着危险挺身而出,排查患者、分发物资、值守卡点,帮助社区筑牢防疫堡垒。社区书记杨磊介绍,疫情期间,“红巷爷爷”们几乎全员参与防控。
当时,居民杨本英负责一栋楼的封闭管理工作,从去年2月4日到6月15日,她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而“红巷爷爷”肖慧兰和老伴则自制了一根杆子,站在自家阳台上,经常帮同一栋无法出门的孤寡老人送菜扔垃圾。
如今,在这个老旧社区里,大家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好志愿服务,邻里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