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来了!首颗汉产卫星!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在汉投产,可年产小卫星240颗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3日21:21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叶文波

视频记者 彭柳刘

摄影记者 萧颢

实习生 文雅 吴莹

通讯员 程书雄 刘慧

首颗汉产卫星来了。5月13日,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由航天科工二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迎来首颗卫星下线。来自国家部委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央企、高校、公司的负责人和专家共150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为期半天的活动设置了首星下线仪式、产线参观、主题论坛等环节。现场还设了展览区,集中展示卫星设计、研发、制造等最新研究成果及解决方案。极目新闻等媒体现场见证。

第一颗汉产卫星下线

5月13日早晨,极目新闻记者驱车穿过阳逻大桥,再右拐一路直行,就来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宽阔平整的马路、新建的高楼大厦,彰显着“星谷”的勃勃生机。

卫星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426亩,建成了多功能产业生态中心、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微小航天器云协同研发中心、空间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多个中心。

卫星批量生产线是该项目的核心工程,这也是我国首条小卫星批量化生产线。和以往“一星一造”相比,这条生产线采取柔性智能化生产方式,将在国内首次实现卫星批量化生产。该卫星智能生产线于201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具备正式投产运行条件,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满足1吨以下小卫星年产240颗总装集成测试需求。

卫星批量生产时代到来

当天下线的卫星是面向批量生产的典型卫星,主要由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供配电分系统、姿轨控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工程测控分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7大系统组成,通过多道工序,顺利实现卫星成品下线,有效验证了该卫星智能生产线的可行性。这也标志着卫星批量生产时代的来临。

为了确保卫星如期下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开展了系列攻关,仅用时429天,实现了11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完成了以卫星智能装配系统为代表的23个系统、118台(套)设备的部署与调试,使卫星智能生产线具备了航天器协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测试、试验、星座运控及卫星应用的条件能力。

据悉,卫星智能生产线建成后,小卫星的生产效率将提高40%以上,单颗面积需求将减少70%以上,单星生产周期将缩短80%以上,人员生产效率将提升10倍以上。比如,在工艺技术方面,该产线创新实现了从传统生产转变为流水脉动式生产,关键工艺环节全部由机器替代,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促进湖北武汉经济发展

与卫星产业园一路之隔的火箭产业园里,4枚火箭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调试,其中一枚火箭将于近期择机发射。这也是火箭产业园投产后,首枚真正意义上的汉产火箭。

在主题论坛上,湖北省发布数据:当下,湖北省测绘、遥感、红外成像、北斗导航等科技水平位居国内前列、世界一流,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33%。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钟胜教授表示,湖北是科教大省,武汉大学在卫星的产业链方面,尤其在信息处理、制造、遥感应用等方面有很好的科研成果,有很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小卫星的批量生产,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对湖北省、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龚健雅介绍,应用卫星包括导航、通信、遥感三大序列,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正式组网,具备全球运行服务能力;低轨宽带卫星星座计划已获国家批准,新组建的卫星互联网公司已正式成立。他提出,要充分发挥湖北卫星批量生产制造能力,快速推动遥感卫星产业化步伐,引导遥感卫星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当天,新洲区政府与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等22家企业签约,将引进航天产业链上下游领域项目22个,签约总额80亿余元。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