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向正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新华社图)
中华民族,痛失国士。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湖北大学师生的朋友圈纷纷为袁老默哀,感恩他为中华民族的温饱问题奔波一生,也感怀他与湖北大学的渊源,感谢他为湖大发展的关心和帮助。
袁隆平院士在湖大讲学(图为2003年9月15日湖大校报报道)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袁隆平院士与湖北大学的渊源颇深。早在2002年初,袁隆平院士就受聘为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此后,袁隆平院士不定期来校讲学,指导学校遗传学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承担组建学术梯队和培养研究生的任务。湖北大学在多倍体水稻育种研发方面发展迅速,袁隆平院士多次在多个场合表达关注和指导。
袁隆平参加“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2016年9月,全国多倍体生物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大学举行。期间,86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现身武汉,受聘为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特聘院士,还来到学校位于黄陂区的水稻育种基地考察。
袁隆平赴湖北大学水稻育种基地考察
在袁隆平等院士的关心和指导下,湖北大学蔡得田教授历经近20年研究,开辟了一条水稻育种的新途径,在国际上率先奠定多倍体水稻育种理论基础,突破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国际性技术瓶颈,建立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完整技术体系。在武汉市2018年第四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湖北大学专场上,蔡得田团队“多倍体水稻生物育种技术”项目签约金额高达3亿元,大而优的“胖米—贵妃香”加速走上餐桌。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当天,尽管忙于所带博士生的论文答辩,但蔡得田一直关注着袁老的病情,一有空隙就发微信向袁老秘书询问病情。不幸的是,噩耗还是传来。听闻袁老逝世,蔡得田称“这是世界人民的损失”,袁老开创了杂交水稻的先河,用最好的技术结束了中国人饿肚子的历史,他有心怀天下的品格,为世界数十亿人摆脱饥饿作出了重要贡献。蔡得田表示,除了心情沉重,更觉责任重大,他和团队一定会继承先生遗志,在水稻研究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把先生未竟的事业发扬光大。
回忆起与袁隆平院士的师生情谊,蔡得田说,袁老桃李天下,非常乐意提携后辈。1975年,蔡得田大学毕业,在广西试验田第一次见到袁老,此后40多年时间里,蔡得田一直得到袁老的指导和帮助,师徒一起在水稻育种方面努力。蔡得田回忆说,袁老工作中与众不同,“在田里为水稻杂交,别人坐凳子,袁老却喜欢扎马步”。工作起来,袁老时常忘我,吃饭不规律,很早就落下了胃病。在生活中,袁老思维开放,多才多艺,会拉提琴会游泳,说话也风趣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