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以“亩产论英雄” 湖北打造土地节约集约样板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5日08:15 来源: 湖北日报

我省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图为大别山美丽乡村。

宜昌多措并举,促进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供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划定空间布局,竹山县城美观宜人。

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严格土地使用标准,坚持精细化管理,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强化监管,以亩产论英雄,着力在提高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推动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地高质量利用。

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近期我省印发《关于实施“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省建设用地亩均GDP由“十三五”期末的20.1万元提高到28万元,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形成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为确保政策落实,我省将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集聚发展、应保尽保”引导保障机制、“密度提升、挖潜增效”开发利用机制和“源头管控、能批能收”全流程监管机制。

通过 “亩产论英雄”倒逼“寸土生寸金”,把全省每个开发园区、每块土地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中,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

定期考核发布“亩产英雄榜”

“亩产论英雄”由省、市、县人民政府分类组织考核评价。鉴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很大,从目标、评价和考核结果应用方面均体现差异性和可操作性。

分类别、分区域、分行业设置目标。县域经济按一、二、三类县(市、区)分类;区域方面以开发区为重点,分两级两类,即国家级和省级,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县域经济与开发区由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每年一次。行业方面选择工业企业设置目标,由市、州、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集约高效用地评价,两年一次。

重点考核指标分类设置,突出亩均导向和强化指标管控。县域经济、各类开发区重点考核建设用地亩均GDP等指标。对县域经济强化存量建设用地消化处置、提升经济密度等指标管控,对各类开发区强化土地开发强度、提升综合容积率等指标管控。工业企业重点评价亩均税收等指标。

分不同对象发布“亩产英雄榜”,给予差别化的政策支持。县域经济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中,建设用地亩均GDP “双超”的,即年增速高于全省年均增速和同类县(市、区)年均增速的,纳入“亩产英雄榜”,在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各类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中,建设用地亩均GDP“双超”的,即年增速高于全省年均增速和同类年均增速的,纳入“亩产英雄榜”,开发区扩区、调区、升级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市(州)人民政府定期发布工业企业“亩产英雄榜”,在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省市县协同推动“亩产论英雄”实施

实施“亩产论英雄”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开发区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实施“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要强化市、州、县人民政府节约集约用地主体责任,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

省人民政府建立“亩产论英雄”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负责“亩产论英雄”的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对县域经济、各类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进行评价考核,将评价结果纳入市、州、县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和县域经济考核体系。

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亩产论英雄”联席会议日常工作。一是按省政府要求制定“亩产论英雄”评价考核办法并具体组织评价考核。二是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三是实行差别化的用地管理政策。优先保障亩产效益好、节约集约水平高的地区和企业用地。四是制定存量土地、低效用地消化处置措施并组织推进实施。五是实行土地精细化管理。其他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研究出台实施“亩产论英雄”配套政策,加强指导,统筹推进。

市、州、县人民政府是实施“亩产论英雄”的主体,是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第一责任人。一是制定“亩产论英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二是细化考核评价指标,明确当地投入产出强度、容积率、入园产业标准等具体指标。三是实施项目联审监管。对项目规划选址、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能耗、环境、用地标准等进行联合审查,约定项目投资强度、税收、容积率以及违约措施等,从源头上保证项目质量。四是编制存量建设用地“招商地图”,开展土地出让和存量地消化处置专项行动,实行一地一策,分类处置。五是提升工业用地经济密度。对新供工业用地,严格用地标准,提升投资强度。对已供工业用地,开展经济密度提升专项行动,提高容积率。各地根据实际,大胆探索竞税收等“控地价、竞贡献”土地出让方式,开展新型产业用地、业态复合用地新模式以及低效闲置土地利益分配机制等探索。六是组织开展对工业企业集约高效用地进行评价。

开发区是工业用地集中的重点区域,是节约集约高效用地的主战场。开发区管委会要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地”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展存量土地专项清理,限时处置;探索制定产业低效用地节余转让、有偿退出的具体标准、实施办法、收益分配机制、监管措施,服务企业内生动力挖潜和有序退出等工作。

五大举措推进土地资源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亩产论英雄”就是要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把好的资源配置到优势区域、给到好的企业,提高用地亩均产出。

制定差异化的用地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用地标准、优先用地目录和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湖北省产业用地目录和用地标准(2021年本)》。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明确各行各业用地标准衡量尺度,解决我省用地定额标准较低、覆盖不全的问题。

实行土地精准化配置。按照产业功能和用地企业需求,核定其用地规模、开发强度、容积率等指标,以产业绩效来确定供地模式、用地方式、用地价格。让好的项目畅通无阻,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寸步难行。

开展全流程的用地审批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全省重点项目用地“店小二”行动。从项目预审、正式审批、土地供应、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为各地发展、企业做好优质服务,推进项目早日落地投产。

实现实时、准确的信息共享。实行“一码管地”,给每块新增建设用地一个独一无二的土地编码,相当于该地块的“身份证”。以唯一的土地编码贯通审批、供应、竣工验收等所有业务流程,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共享。

做细做实“天上看、实时查”监测监管。充分利用测绘卫星遥感技术和省土地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一个平台、一张图上审批供应,从源头管控新增建设用地闲置浪费、违法用地、乱占耕地,做到早发现、早核查、早处理。

以节约促挖潜保障经济发展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不仅不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反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节约集约用地既能够“严控增量”避免占用耕地,落实耕地保护,守护粮食安全,也可以“盘活存量”,优化用地布局。统筹利用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高用地强度,遏制宽打宽用的占地冲动,以更少的土地投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实施“亩产论英雄”,实现“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增建设用地减量,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执行更集约的空间规划管控。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目前,湖北正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这一次的国土空间规划最大特点是实现了空间类规划的集中统一,打破了过去各自为政,避免了规划不衔接造成的浪费。国土空间规划加强了空间布局规划引领,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底线,着重优化空间结构,科学布局产业用地,最大程度地体现节约集约用地。

推进更高效的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通过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和差别化资源配置政策强化低效用地的退出。创新利益平衡机制,调动各方盘活存量土地的积极性。积极探索低效用地原土地使用权人优先开发使用的权利模式。组织市、县级人民政府编制招商引资推荐用地目录,制作存量建设用地“招商地图”,大力推行“网上搜地、云上选地”服务,助力项目落地,促进建设用地快速产生效益。

落实更可持续的土地供给政策。供地政策上更加灵活,一是弹性年期出让,二是推行先租后让,先租赁土地给企业,等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再考虑出让,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用地价格上更加优惠,存量工业用地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等等。用地机制上更加健全,实施土地全流程管理,探索用地绩效评价和土地退出机制。

“十三五”全省GDP地耗下降明显

“十三五”期间,湖北持续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在制度设计、政策措施以及具体操作等方面积极探索,GDP地耗下降明显。“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地耗从2015年的1195亩/亿元下降到2020年的783亩/亿元,“十三五”期间整体下降率34.48%,超额完成省级目标(23%)和国家下达任务(22%)。

积极开展制度设计。2016年,《湖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工作方案》得到原国土资源部批复,《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的实施意见》印发,示范省创建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出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投资促进招商的意见》,全面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2018年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国土资源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保障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2020年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2021年印发《关于实施“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意见》,坚持精细化管理,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强化监管,建立健全节约集约高效用地新机制。

大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工作。2018年,自然资源部启动开展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工作后,我省积极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大力推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取得明显进展。

积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明确规定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暂停一般项目用地审批。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列入GDP地耗考核,纳入市(州)党政班子考核内容。

系统出台化解处置方案。先后下发《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优化用地管理方式保障重点项目落地的通知》《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批而未供建设用地批文处置的9条措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消化处置涉及的用地规模指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林地指标等政策,打通关键节点和工作堵点。

实施“增存挂钩”,落实“以存定增”。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挂钩。实行用地计划指标“以存定增”,对批而未供批文消化率、闲置土地处置率两项任务均达到要求的市(州),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明确撤销用地批文地块今后重新开发利用的,办理相关用地审批手续时,按照不重不漏的原则核算规划规模、年度计划、林地、占补平衡等相关指标,以及新增费、耕地占用税等税费问题。深化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编制用地目录和招商地图,积极推动难点问题分类化解。狠抓督办落实,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任务重、难度大的地区,开展现场督办。

到2020年,累计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63.85万亩、19.79万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全国排名大幅提升。

全力开展全省单位GDP地耗下降率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市(州)考核结果纳入市、州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将县(市、区)考核结果纳入县域经济考核内容。

同时,认真编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方案,有序推动工作实施。按照自然资源部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要求与工作部署,从2019年开始在原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行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状况整体评价。

典型经验

宜昌 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 获国家2000亩指标奖励

2020年,宜昌市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少且用地需求量较大,受到国务院表彰,获2000亩土地指标奖励。

宜昌市大力推行供用地增容2.0,逐步提高容积率,使建筑集群化多层化,向空中要发展。在宜昌综保区安琪酵母有限公司,只见厂房有近10米高,工作人员介绍,以往厂房面积大,都是平摊式的安装设备,而新建厂房较高,设备安装节省了空间,园区也节省了土地。目前,园区多层以上仓储和厂房占比超六成,土地利用率提高三倍。

为提高企业节约用地意识,宜昌还在全省率先推出“标准地”出让改革。拿地前,政府就明确企业用地的能耗、投资强度、亩产税收指标。达标的企业才能拿到土地;投产后,再按照这些指标验收。如在宜昌高新区和白洋化工园范围,每亩地投资强度300万元以上,税收25万元以上,在其它范围实行投资强度是200万元一亩,税收15万元以上。今年一季度,宜昌共出让的“标准地”近4000亩,实现各类产业园区内新增工业全覆盖。

武汉 “三旧”改造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武汉开发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区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调整优化用地空间和结构布局。从产业发展和空间拓展出发,武汉开发区在形态和功能上整合成立了八大园区,各园区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

旧城、旧村、旧厂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遗留产物,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影响城市景观及群众生活环境。武汉开发区持续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升级,提升原有土地的利用价值,通过内部挖潜,实现零增地招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018年,武汉开发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达到854.95万元/亩,较2017年度增长11.07%;工业企业地均税收65.98万元/亩。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2019年度全国参评的421个工业主导型国家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序第7位。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