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会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陈少哲
6月27日下午,北京梅地亚中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第三研究部主任姜淑萍、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第七研究部副主任刘荣刚介绍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习近平著作广受欢迎
曲青山介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2018年3月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新成立的一个部门。
近年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相继编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著作,广受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著作,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曲青山举例介绍,2019年,他率团到西非的多哥和科特迪瓦去参加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文版的首发式,带去的200本书现场被一抢而空。多哥总统对习近平主席的著作非常喜爱,在他的床头放一本,甚至出国访问时在飞机上也要带着。
“马克思”三个字的来历
马克思主义是怎么到中国来的?经过了多长时间?
曲青山介绍,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的名字、学术观点在中国的报刊上出现,那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了。”曲青山说。
他介绍,经研究考证确认,1899年,上海基督教广学会办了一张报纸叫《万国公报》,一位叫蔡尔康的人用英文发表一篇题为《大同学》的文章。之后,一名叫李提摩太的英国传教士将这篇文章翻译成中文,把“马克思”这三个字翻译了,这就是今天“马克思”这三个字的来历。
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密码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为何能始终保持青春活力?
姜淑萍认为,寻找中国共产党保持青春活力的原因和经验,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做到的“四个始终”。
一是始终走在时代潮流最前列;二是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三是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是始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四个伟大贡献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如何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伟大历史贡献?
曲青山概括为四个“深刻改变”:一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二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三是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四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四种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曲青山认为,学习党史有两个境界:一是学习党史知道“是什么”,得到的是知识;二是学习党史知道“为什么”,得到的是智慧。
“有人认为学习党史无用,但我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曲青山认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从中汲取四种力量:一是思想的力量,二是信仰的力量,三是道德的力量,四是实践的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