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

老槐树见证伟大转折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07:39 来源: 楚天都市报

遵义会议会址旁的老槐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俊

遵义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

遵义市老城区子尹路96号,一幢二层小楼沿街而立,毛泽东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匾额,熠熠生辉。二楼东面的一个房间,红木地板、一盏油灯、一张方桌、一只火盆,藤条木椅围成一圈。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间屋里召开了一次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失利的教训,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史称“遵义会议”。

七一前夕,极目新闻记者走进遵义会址,在纪念馆里聆听,在红军街上漫步,感受这座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红色精神。

青石街流淌红色血脉

遵义会议会址所在的子尹路,如今已是老城里的一条步行街。每天,全国各地的游人来此参观。南北两侧也有两条青石板路老街——红军街和捞沙巷,遗迹众多处处铭刻着红色印记。

每逢节假日,遵义市老城小学六年级学生张瑞凝,总会穿戴整齐,系上红领巾,走进纪念馆,声情并茂地为游客宣讲红军长征故事。“1935年1月中旬,历经3天激辩、批评和自我批评,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每次讲解,她字正腔圆,娓娓道来。

“几乎每周都有‘小小红色宣讲员’参与宣讲,让游客了解那段峥嵘岁月,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介绍,这里平均每天有近两万名游客,今年估计会突破600万人次。

古色古香的门头,红窗瓦顶,古藤攀墙。200多米长的捞沙巷里,装满了遵义当地人的舌尖记忆。极目新闻记者漫步其中,做了30多年烤肉生意的孙老汉说,他会跟每个来这里的外地人讲一讲遵义会议,说一下红军“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的故事。红军街上,鳞次栉比的商铺生机勃勃,娄山春茶叶合作社的张琴正忙着给游客介绍:“我们这的红茶叫遵义红,富含锌硒,喝下去的是红色文化呢。”

老槐树长成胜利之姿

会址旁,一棵树龄近百年、树高超过十米的老槐树,外形酷似一个大大的“V”字,游客们纷纷来此合影,亲切地称之为“胜利树”。

遵义会议研究专家、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费侃如曾说过,这棵“胜利树”就像耸立在会址旁的一座丰碑,虽然没有一字铭文,却见证了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历程。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黔军第二十五军二师师长柏辉章,派人建造柏公馆,是当时遵义首屈一指的建筑。如今的“胜利树”,就是当时种在柏公馆旁的一棵小槐树。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进驻遵义城,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20名与会者,在柏公馆二楼那间仅有27平方米、用油灯照明的小会客室里,作出了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伟大抉择。

朱德夫人康克清曾说,召开遵义会议时,她居住在二楼,打开窗子,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小槐树。记者登上遵义会议会址二楼,站在“朱德、康克清住室”门外走廊上,可以看到,走廊护栏与大槐树树干距离很近,槐树的枝条甚至触手可及。

如今,游客们发现,老槐树不止一棵,而是两棵,生长方向成了一个“V”字。站在老槐树的身旁,用手指比一个“V”字,与会址合影留念,已经成了不少游客“打卡”拍照的流行姿势。

陈云四千余字手稿记载史实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开始,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决定中国革命走向的遵义会议到底有哪些议题,有什么细节?

1956年中共八大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从苏联运回了一批中共档案。其中一件手稿用蓝墨水直行书写,标题便是“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共8页4000余字。一看内容,便可知是当年传达遵义会议情况的提纲,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遵义会议的前所未闻的史实。

这份手稿是谁写的,没有署名,在未得到正式确认之前,无法公开发表。1985年1月,遵义会议50周年纪念日快到了,确定这份手稿的“身份”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于是,中共中央档案馆派人把手稿送到遵义会议出席者手中辨认,陈云是遵义会议的出席者,当年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的秘书朱佳木回忆,把手稿原件交给了陈云,过了一个多小时,陈云说:“这是我写的。”陈云夫人于若木看了手稿,也说是陈云的字迹。

陈云手稿,忠实记录了遵义会议的史实和精神。

【纠错】编辑:袁君子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