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孔文龙7月3日报道:“神话里最会纺纱织布的是七仙女,但仙女是不存在的,真正的仙女是我们的纺织女工。”这是1958年谢晋导演所拍摄的电影《黄宝妹》中的一段台词。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来自上海的黄宝妹榜上有名。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拥有很多身份:她是一名退休纺织女工,她是拥有69年党龄的党员,她是第一代全国劳模,她也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
日前,东方网记者来到黄宝妹家中,听她回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带我们寻找红色基因。
从童工到劳模,她是国家生产建设的“参与者”
1931年,黄宝妹出生于上海。一路从旧社会走来,黄宝妹谈起曾经吃过的苦,依然感到心痛,“解放前,我们总是在逃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生了9个孩子,6个都夭折了。”
为了全家人的生计,黄宝妹12岁起就跟着母亲每天下午去东海滩,赤脚踏海水,上船挑一担20多斤的盐回家。第二天再早早起床,挑上盐再赶十公里路,赶到高庙卖盐。13岁时,黄宝妹进入日资裕丰纱厂当童工,常遭受工头欺压,“工头做一个动作,让我们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当时我做的是夜班,从晚上6点工作到早上6点,日不见天,夜不见地。腿站酸了不说,手指的皮被纱磨破,手指也被纱线勒出了血。下了班还要被抄身,做得不好就要挨打,一点尊严也没有。”
那些年,社会动荡,黄宝妹和千千万万苦难群众一样,生活得不到安宁。童年时代的遭遇,使她对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有着更深沉的期待。
1949年5月27日那天,上海解放了。“像天降神兵一样,上海驻满了解放军,他们从不打扰老百姓的生活,晚上露宿街头,待人和气。”黄宝妹还记得,当宣布废除“拿摩温”制度和抄身制时,曾经是包身工的工人们终于扬眉吐气。
纺织女工黄宝妹工作照
从那时起,黄宝妹怀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积极劳动,一心想着多纺纱、纺好纱。在一些技能好手的启发下,她一边实践一边探索出一套“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先进操作法,使看台能力从看400个纱锭扩大到800个,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工作勤奋、业绩突出,1952年11月,21岁的黄宝妹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1953年,22岁的黄宝妹以一人可照看800个纱锭的全厂最快记录(一般共人大概是600个),从上海30多万名纺纱工人里脱颖而出,被评为新中国第一代劳模,八次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电影《黄宝妹》剧照
评上劳模后,黄宝妹在坐火车去北京开会的途中,看到许多农民在田地里,光着膀子干活,没衣服穿,皮肤晒得通红,孩子们衣衫褴褛。那一刻,她鼻酸了,心中暗想:“好好劳动,好好工作,不单是报恩感恩,纺织工人还要让全国人民穿上衣服。”来到北京,黄宝妹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看到主席的衣服上领子都发毛了,中山装也褪色了,非常简朴。毛主席勉励黄宝妹,“纺织工人很光荣,让全国人民有衣穿,责任很重大。”
回到上海以后,黄宝妹虚心向行业技术标兵学习,带领工人姐妹一起进步,她管理的三纺细纱车间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所在的国棉十七厂曾向新中国贡献了大量优质棉布。
黄宝妹努力学习
26岁那年,组织任命黄宝妹当干部。可坐在办公室没几天,她浑身不舒服,又找到上级部门主动要求回车间,“我有技术,我要纺纱,生产很有意义,我愿意一直当工人。”衣食住行,衣排第一,黄宝妹时刻牢记肩上的重任,就这样当了一辈子工人。她说:“我是党培养的一名纺织女工,我的岗位永远在车间,离开了本职岗位,我将什么也不是。”
黄宝妹一直在车间工作了42年,直到1987年1月光荣退休。期间,她曾先后七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动模范,三次出席国际会议。
中年黄宝妹仍然坚守在工作一线
党员永远在路上,她是“人民城市”治理的“奉献者”
时光流逝,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宝妹被借调到江苏启东协助开办聚南棉纺厂。那时棉纺原料和机器设备异常紧俏,黄宝妹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上北京、去青岛,没日没夜为企业奔走。当她三年后离开时,这个乡办小厂已经非常红火了,而黄宝妹个人没有向厂里多要过一分钱。
退休后,新疆建设兵团又慕名邀请黄宝妹到石河子市协助筹建棉纺厂。她多次出入新疆,从厂房设计到设备购买、从人员挑选到技术培训,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有人问:“你既不占股又不领工资,那么辛苦干嘛?退休了享享清福算了。”黄宝妹却说:“党员是不退休的,如果我们党员都能奋斗终身,国家能不繁荣富强吗?”
黄宝妹翻阅相册忆往昔
1994年,黄宝妹看到一些退休早的劳模经济情况不好,家庭负担重,于是在市劳模协会的帮助下,牵头20多位离退休劳模集资成立了上海英豪科技实业公司,并亲自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就约定,企业不分红,把利润拿出来帮助有困难的老劳模。大家都亲切地称该公司为“劳模公司”。
2006年,回归社区后,黄宝妹发现很多居民因工作忙、怕麻烦,小区业委会历经三年还建不起来。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挨家挨户做工作,“小区也是家,居委干部只有几个人,不靠大家怎么行?”就像年轻时候说服工厂姐妹们一样,黄宝妹用“绣花”功夫说服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小区业委会终于成立了。之后,黄宝妹还积极配合业委会工作,安装监控探头、灭蚊灯,更换破旧信报箱,拓宽应急通道……小区环境更优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黄宝妹一家在黄浦江畔的合影
如今,年逾九旬的黄宝妹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一家四代同堂的全家福挂在客厅墙上,其乐融融。记者好奇地打听她的长寿法宝,黄宝妹张口念了一段打油诗:“以德为先心态好,助人为乐精神好,适度运动身体好,以和为贵家风好。”去年疫情期间,黄宝妹又充分发扬模范作用,带头号召儿孙们和小区居民一起捐款,为城市守护者送去爱心和关怀。2017年,黄宝妹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90岁的黄宝妹精神奕奕
不忘初心饮水思源,她是时代变迁奇迹的“见证者”
时光如梭,在杨树浦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宝妹成了一头银发的“黄奶奶”。亲眼见证杨浦滨江带风云变迁的黄奶奶,又找到了发光发热的新路子——给后生晚辈讲党史。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成立后,黄宝妹积极加入。她和其他讲师团成员一起,秉持“要使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的理念,开展对孩子们的教育。“她是最生动、最可信的教材。”听过黄宝妹讲座的人都说,“黄奶奶的人生故事和道德风采,就是一本鲜活的书。在她身上,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可触摸、可感悟的。”
黄宝妹在给社区青年讲党课
2016年,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成立,黄宝妹又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但如何让更多的青年人静下心来倾听并从中获益?如何让更广大的年轻人体会到老一辈眼中视若珍宝的品质?“90后”的黄奶奶紧跟时代潮流,在哔哩哔哩“老杨树宣讲汇”直播间当起“网红主播”,向校区、园区、社区的“后浪”们讲述身边的党史,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国家发展,加深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蓝图的理解和领悟。
如今,黄宝妹还经常回到“娘家”东方国际集团,走进机关、企业、社区和学校,带领青年党员、团员们共同追忆纺织过去的故事、徐徐讲述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的点点滴滴。黄宝妹满怀激情地对年轻人说:“我们不能忘本,而要饮水思源。说到底,幸福不是索取,而是奉献!”鲐背老人的娓娓回溯,令在场的每一位青年都不禁动容。
黄宝妹在给社区党员讲党课
荣获“七一勋章”后,黄宝妹感到既高兴又惭愧:“其实我很平凡,做的事情也很平常,这一荣誉是大家的,离不开党的教育,离不开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离不开组织的关爱。”黄宝妹还说,要继续扎根基层社区,关心帮助困难党员群众,给年轻人多讲讲党的历史,讲讲国家的发展史,“真正做到退而不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