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国还在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总台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去年疫情以来,中国开展了新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集中、规模最大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迄今,我国对外抗疫援助已惠及150多个国家。
中国对外提供的抗疫支持和帮助,包括医疗物资援助、疫苗援助、派遣医疗专家组、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国际多边平台和机构应对疫情、帮助困难国家应对债务挑战等。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 周柳军:迄今已经向受疫情影响的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检测试剂、防护服、呼吸机等各种抗疫物资援助。已向88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及时的疫苗援助。
据了解,我国还向34个国家派出了37支医疗专家组,为受援国带去防疫经验、方案和物资,常驻非洲各国的46支医疗队也在第一时间投入了当地的抗疫行动。
中国援助疫苗积极弥合“抗疫鸿沟”
7月初,最新一批中国对外援助新冠疫苗已抵达非洲国家科摩罗和南美国家苏里南。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有关负责人表示,疫苗是最终战胜疫情的有利武器,中国积极推进疫苗国际合作,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感谢。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 周柳军:像菲律宾、老挝、津巴布韦、玻利维亚等多个国家元首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感谢,柬埔寨、菲律宾、津巴布韦等国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我们还积极推动巴布亚新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贝宁等受援国政府从我(国)援助疫苗中安排一定数量,为我(国)海外公民接种,服务我海外公民。
他还表示,在我国第一支疫苗附条件批准上市后,中国兼顾国内和国外需求,积极推进疫苗国际合作。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弥合“抗疫鸿沟”,为全球早日战胜疫情作出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凸显大国担当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除了提供抗疫援助外,还为他们恢复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凸显了大国担当。
在发展中国家比较集中的非洲,中国已经同38个非洲国家43所医院建立了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也于去年年底正式开工,将有力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中国援建的塞内加尔妇幼医院、毛里塔尼亚国家医院传染病专科门诊楼、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等项目也已移交投入使用。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 周柳军:我们还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免除了15个非洲国家2020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的债务,帮助这些国家克服当前的困难。
周柳军表示,下一步将立足后疫情时代,做好援助项目设计,将援助成果真正惠及受援国民众,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