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7月5日电 (作者:檀林耀)安吉县2003年提出“生态立县”战略,从此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十余年间,当地经济转型的阵痛已经内化为蓬勃生长的力量,越来越多年轻人从选择外出务工到决定返乡创业,实现了从兴办农家乐到开办民宿的创业接力。
青年返乡“吃螃蟹”
“返乡青年”在2005年还不是一个流行词汇,百度搜索仅能呈现二十条新闻资讯。在这一年回到浙江安吉余村老家的潘春林还只是个例。
2003年,余村矿山陆续关停,集体收入从200万锐减至90万,潘春林放下拖拉机手的工作,留下妻子在村里开饭店,自己外出打工。
有破有立,决心不再走“先发展后治理”路子的余村开始大刀阔斧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山塘水库,建设生态河道,孕育出美丽乡村的雏形。休闲旅游产业的萌芽吸引潘春林回到了余村。
“我是村里第一个办农家乐的(人)。”然而想吃到这个螃蟹并不容易,率先开办农家乐意味着村里没有相似经验可供借鉴。为了弥补管理、服务等方面经验不足的问题,他专门邀请县城的饭店厨师、宾馆服务员来自己的山庄分享经验。头脑灵活的潘春林在2006年还为山庄创办独立网站,在湖州乃至浙江省的媒体上投放广告。“做好吆喝,把游客吸引过来,也要做好服务,争取回头客。”
如今,余村已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大量村民兴办农家乐、民宿,推出生态观光农业和漂流等休闲旅游项目。2019年,村集体收入从2005年的91万元增加到521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八千元增加到近五万元。得益于当地生态改善与自身品牌塑造,春林山庄的客房数量已从最初的三间发展到二十余间,年接待游客数量也从几百人上升到几万人。除了春林山庄,潘春林还打造出一条包含旅行社、农家乐、文化创意产业等项目的多元产业链。
“打开庭院”办民宿
小胡的咖啡老胡的酒,春林的山庄老表的油,鲍家的学堂荷塘的藕……”,沿着余村“小院一条街”走一走,你就能理解这句顺口溜的内涵。胡斌庭院“一步一景”,花卉纷繁,鹅卵石小径铺至门口;胡有乾的酒坊里,一坛坛美酒摆放整齐,坛壁上绘着戏曲脸谱,酒香四溢,引人驻足;春林山庄的廊架上,陈列着各色竹编制品,随风轻舞。
定居西安从事商业设计的胡斌恐怕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邻居的一席话决定返乡。“(邻居)从安吉旅游回来,说那里有个余村,太漂亮了。我说我不信,我老家就是安吉余村,我还把身份证拿出来给他看。”
曾经的水泥厂已经悉数搬迁,不见踪影;竹子产业、林下经济欣欣向荣;卫生设施规划甚至比城区更为精细……记忆深处的安吉,如今面貌已经焕然一新。陪同胡斌回乡参观的村干部提到当下游客对安吉的住宿条件要求越来越高,胡斌便想到重操老本行,把自家的老房打造成了“绿缘客栈”民宿。
“游客来这里就是为了近距离体验乡村风光,所以庭院一定要打开。”以往的从业经历和前期的调研让胡斌意识到,把民宿与农家乐进行区分,打造特色民宿,才能真正留下游客,而不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字的石头前合影留念后就匆匆离开。胡斌带头推倒围墙,和街坊联营,互相借景。令胡斌没想到的是,绿缘客栈第一年的收入比在西安的年收入还高。
“打开庭院,使游客移步换景,还能拉动村庄内部生产”。当开放的庭院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邻里往来更加密切,观望的农户也开始拆掉自己“心中的围墙”,在首批15户开放庭院建设完工后,又有30余个农户申请打造开放庭院。
从农家乐到民宿,“各美其美”
偌大的草地上铺着五彩缤纷的餐桌布,竹篮内有精酿啤酒、法式面包,各色花卉错落有致地摆放,草坪上坐满了拍照的人群……这样的派对场景出现在了2021安吉民宿产业发展峰会上,而创意则来自在农村经营两家民宿和一家咖啡馆的县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副会长周烽。
2015年周烽返回上墅村开办“松果民宿”时,民宿行业还未成规模。随着民宿越来越受欢迎,周烽又接手了一幢废弃水电站,并将其设计为以“今晚我在水电站值班”为主题,集科普、体验、住宿为一体的小水电展示馆,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闯出一条新路后,周烽为安吉县的民宿行业穿针引线,成立“乡先生”民宿联盟,邀请大乐之野、阿忠的家等县内外知名民宿经营者分享经验。如今安吉民宿业资源共享,抱团取暖,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农家乐的发展道路。
“农家乐注重基本需求,民宿可以提升至精神享受。安吉目前有1000多家登记在册的农家乐,但是价格和品质参差不齐。我们不希望民宿走农家乐的老路,也不想看到农家乐业主转变为民宿主之后,仍然沿用经营农家乐的旧思路来经营民宿。”周烽认为,农家乐改造过程要与经营理念相匹配,与其他的民宿产品要“求同存异,美美与共”。
从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而返乡创业,到创业的民宿项目生意喜人,再到开始与其他年轻创业者合作,周烽的创业经历折射出安吉不断提升和改进的创业环境。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说,网络直播、咖啡吧和民宿是常见的创业项目。“不仅有本地年轻人回乡创业,还有很多海外留学生回到余村创业,进一步挖掘村子的特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