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从芝麻冰糖馅到水果蓉馅 从无甜不欢到清淡至上 老字号非遗传人亲历月饼20年变迁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9日09:0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郑建国制作台式月饼

烤制月饼

月饼模具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曹磊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编者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到一年中秋节,人们对于团圆、圆满、幸福的美好祈愿,犹如那轮光洁的皓月,袅袅升起。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传统文化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总会唤起人们心中的别样情感。小长假期间,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推出《我们的中秋》策划报道,与您一起品享那些熟悉而又特别的中秋“味道”。

吃上一口传统月饼,才叫过上团圆中秋。

在很多年轻人眼里,现在的中秋节也被称为“月饼节”,可见月饼之于这个团圆的节日有多重要。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极目新闻记者走进老字号“扬子江”,实地观摩“月饼大师”郑建国制作月饼的全过程。郑建国是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糕点制作工艺第四代传承人。采访中,他分享了自己与月饼结缘的故事,以及这份传统中式糕点的20年变迁。

17岁恩施少年来汉学艺

2001年,17岁的郑建国在家人的指引下,独自一人从恩施奔赴武汉,投身到武汉老字号“扬子江”的大家庭中,开始学习中式糕点的烘焙制作。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小时候爱吃月饼。”回忆起20年前拜师学艺的光景,鄂西汉子郑建国一脸虔诚:“小时候除了过年,家里最热闹的就是过中秋节,家人一起吃月饼。”

少时的郑建国最爱吃传统苏式月饼,尤其钟意冰糖馅、黑芝麻馅的,这也让他在扬子江学艺的初期,细心钻研这两种馅料的制作。“老式‘苏月’咬一口就是满嘴掉渣的酥皮,再一口冰糖黑芝麻的馅料,对小孩子来说真是人间美味。”

正是这一年一次的人间美味,让少年郑建国日日惦念,尤其记下了制作月饼的老字号“扬子江”,“家里人问我以后想做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做月饼。”

少年志气,需要理想来唤起、支撑,更需要时间的磨砺。至今正好学艺从业20年的郑建国,通过“扬子江”老师傅们的技艺传授,以及自己的刻苦钻研,已成为湖北传统糕点制作工艺的非遗传承人。

晚上睡觉都在记馅料配方

20年弹指一挥间,制作月饼的每一次技艺修炼的画面,印在了郑建国青春岁月的每一个日夜。他说,从制作月饼馅料、面皮,到揉搓、包饼、成型,再到最后的烘烤出炉,好吃的月饼一定是对每一个细节都把控得严丝合缝。

2001年刚来到武汉加入“扬子江”拜师学艺时,郑建国被要求从调制馅料开始学起。“月饼好不好吃,皮和馅都重要,但对大众消费者来说,对馅料的要求更高。”郑建国说,当年为了把最传统的黑芝麻馅料调制到位,他晚上睡觉时都会闭着眼睛默念师傅教的材料添加比例,直至在“黑芝麻的香味”中沉沉睡去。

凭着这份对月饼的执着和痴迷,郑建国用三年时间,把当时受到市场青睐的各种月饼馅料制作方法学了个遍。从冰糖黑芝麻到火腿大五仁,每一份材料添加的重量、比例控制,他都自我要求做到极致,以此保证月饼馅料口感的细腻正宗。

2004年,扬子江引入了自动化的包馅机和打饼机,与郑建国的技艺形成完美合作。“我们把馅料、面皮制作好,在机器上设置好比例,很快完成包饼生产。”郑建国说。

口味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

从追梦少年到糕饼大师,郑建国用手中的面粉、黄油和各种食材,将青春做成了一系列不断创新变化的月饼糕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家庭吃月饼都爱甜味,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的甜食品种较少吧。”郑建国一边说,一边制作起了当年最受欢迎的“苏月”。

经过一番揉酥,郑建国把一长条油酥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接着进行先后两次的赶酥、卷酥,然后把卷好的油酥再次擀成圆饼形状,在其中加入豆沙、冰糖等馅料,慢慢搓成圆球形,最后向下压扁成为有一定厚度的酥皮圆饼,盖上印章,形成了“苏月”的饼胚,等着最后放入烤箱中烘焙。

这一次传统“苏月”的制作演示过程不过两分钟,郑建国却学习历练了20年,时至今日仍在想办法创新。“不仅是月饼馅料的口味在随时代变化,就连酥皮的面粉、黄油的调和比例,也根据人们的口感不断变化调整。”

郑建国说,从2004年全程参与月饼制作,到现在指导新的糕点师进行创新,他经历了月饼制作和口感从重甜、重油,到少糖、少油的转变。而这也是最近十多年来涌现更多水果蓉月饼、台式月饼等新品种的原因:“少油少糖是最大的变化,而这也反映出餐饮一直朝着健康的方向在发展。”

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

做完传统酥皮月饼,郑建国又拿出近年来最流行的台式月饼制作材料,展示最新的月饼做法。

操作台上分别放着红色和绿色两种面皮。“红色的是蔓越莓口味的面皮,绿色的是抹茶口味的面皮,都是提前制作好的。”郑建国把红色蔓越莓面皮揪成一个个剂子,迅速地进行叠面、揉面,而后擀成一个个圆形的面饼。

接着,郑建国又将长条豆沙馅料分割成一粒粒的小坨,熟练地包在红色的圆形面皮中,搓成了一个硕大的圆球形,轻轻放进已经准备好的模具中,用力按压下去。

不一会儿,模具中的月饼已经成型,郑建国以“锁边”的方式,慢慢让胚饼从模具中脱壳而出,正面形成漂亮的图案,变成了一只完美的台式月饼。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跟广式月饼、苏式月饼的做法不一样,也有相通的地方。”郑建国说,月饼的制作工艺最精髓的地方在于面料、馅料的精确控制,这是长久以来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也凝聚了中华糕点制作技艺与情怀的传承。

做了20年月饼,郑建国表示自己还在继续研究消费者的口味变化,在烘焙技术上不断提升:“从高油高糖到少油少糖,月饼经历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如今这种变化还在继续,我们也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