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长江大保护“渔民驿站”:成为渔民的家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1日15:28 来源: 极目新闻

“白水港渔民驿站建成后,渔民们都把这里当作第二个家。”在宜昌市宜都曾经最大的渔民村--枝城白水港村,村书记李春梅提及渔民驿站,欢喜不已。

近日,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 常务副理事长王利民、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长何广文、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付章良、副社长张虹、副总主编余音、作家羊角岩、江西省作协作家林德元、鑫鼎集团、华美达企业代表等一行考察调研白水港渔民驿站。

在CCF支持下创办的渔民驿站,其科普陈列室共分为渔民、渔村、渔船、渔具、渔文化五大版块,成为长江“十年禁捕”后渔民文化建设的一个示范村。国家实施10年禁渔制度后,白水港村共退捕渔船186艘,退捕渔民360人,渔民驿站成为退捕渔民交流、培训、文化传承、政策宣传等活动的公共空间。在此驿站中,村委会通过耐心的疏导、细致的沟通、得力的措施,让村中的退捕渔民均实现了转岗就业。李春梅介绍,所有退捕渔民,想就业都有事干,找到活儿都快乐的工作,每个退捕渔民都有就业的故事。她以本村渔民刘志成举例说,有一位记者采访他,问他10年禁渔退捕后有什么变化,他说,“以前凌晨三、四点,别人在家扎被子,我在河里扎猛子。现在踏实多了。”

调研组离开后,江西省作家协会林德元作家将于白水港渔民驿站采风一周,广泛、深入和各位退捕渔民、村委会委员等访谈,以报告文学形式介绍渔民驿站,及驿站背后折射出的长江渔业、渔村和渔民的变迁,同时,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付社长也表示,要把这里的故事创作成影视,和更多的人分享宜都白水港村的做法。

今年1月1日,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渔制度后,所有渔民退捕上岸,渔民是否“退得出、留得住、富起来”是禁渔10年制度成败的关键,而渔民驿站正在这些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王利民说,白水港渔民驿站是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资助并建成的第一批渔民驿站,期望白水港渔民驿站在帮助退捕渔民留得住并富起来的同时,进一步以渔民驿站为枢纽,加强渔文化建设,在传承长江渔业文化中,赋予渔业文化新的内容,弘扬长江渔文化,在长江流域渔业文化保护中,发挥示范领头作用,为长江大保护作出新的贡献。

长江大保护“渔民驿站”项目,是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和上海长鱼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会(YFF)响应时代号召和现实需要,首次合作并联合发起的项目。

项目旨在通过创建退捕渔民培训、交流、学习的公共空间,培育渔村组织建设,引导长江10年禁渔退捕渔民转产转业,传承弘扬渔业文化,助力渔村振兴,带领退捕渔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项目建议渔民驿站有六个一:一款可以售卖的鱼产品、一间渔文化展列室、一个渔民转产就业信息宣传栏、一个渔民转产转业故事宣传栏、一个固定时间举办的渔民转产座谈会、一个定期举办的转产转业渔民培训班。

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墨 通讯员 李响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