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刘阳 通讯员姚韦伟)9月25日,“五社联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汉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自实施“五社联动”社工项目以来,受益人群已达156.8万人次。
此次研讨会以“创新‘五社联动’机制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由湖北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孟志强主持。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司长贾晓九、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王思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佐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瑞合、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叶家兴、湖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柳望春,以及省内外社会工作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部分市州民政部门负责同志、社工机构代表参加会议。
“五社联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汉召开 记者刘阳摄
创新实施“五社联动” 有效化解“疫后综合症”
会上,柳望春介绍,“五社联动”是湖北从抗疫中不断丰富发展,逐渐累积形成的系统性经验创新,是对已有“三社联动”机制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是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新型社区治理机制。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我省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长时间封控隔离和对疫情恐慌的情绪叠加,部分群众在社区融入、社会支持等方面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有效化解“疫后综合症”,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省民政厅链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资金,实施“五社一心”社工项目,为包括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病亡者亲属、因疫情致困的特殊群体、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在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社会工作服务,推动形成关爱、包容、尊重、接纳的社会环境。
疫情转入常态化新阶段后,省民政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五社联动”社工项目纳入其中,将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作为独立要素,明确纳入新一阶段的社区治理框架体系,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省委、省政府对“五社联动”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五社联动”作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予以推动。截至目前,“五社一心”“五社联动”社工项目共链接慈善组织资金8300万元,第一阶段项目覆盖武汉市87个社区、其它市州123个乡镇(街道),受益人群达156.8万人次,有效助力化解“疫后综合症”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在全国社会工作行业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专家学者就“五社联动”发表主题演讲,与参会代表热烈交流 记者刘阳摄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共话“五社联动”机制创新
会上,湖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叶景丽,湖北省民政厅“五社联动”课题组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任敏分别就项目管理情况和理论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全国社会工作行业知名专家王思斌、佐斌、关信平、马凤芝、李迎生、陈树强、张和清教授围绕主题,深刻阐释了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应对策略和实践路径。湖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杨薇,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公维春,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申超,以及湖北省内“五社联动”理论成果、实务案例先后进行了分享交流。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武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向德平主持学术沙龙,王思斌等专家学者与湖北省社会工作实务界代表围绕如何搭建“五社联动”新平台、如何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五社联动”新机制、如何打造具有引领性的“五社联动”新工具等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
对于湖北开展的“五社联动”工作,贾晓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项工作畅通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有效整合了社会治理合力,为助力湖北化解“疫后综合症”,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探索了经验。他强调,要深刻认识“五社联动”对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五社联动”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定位,要不断完善“五社联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