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元敏 焦国斌
村民正在药材基地帮忙除草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将把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前行的不竭动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服务好基层群众,将野花坪打造成基层党建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身份,进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王祖华,返回巴东县绿葱坡镇野花坪村的当晚,便和村里的企业负责人及部分党员代表交流座谈,分享现场参加庆祝大会的体验。
交流学习直到晚上十点多。第二天早上七点,王祖华又带着部分党员代表来到巴东县野花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我们的药材面积大,时间紧,一下子找不到那么多工人。”巴东县野花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明向王祖华“诉苦”。
目前是药材基地除草和施肥的关键期,得知药材基地人手不足,王祖华立马发动50名村民,到基地除草,解决企业工人不足的问题。
眼下,野花坪村正在全县率先创建村级创业园,以党支部为龙头、村级集体经营公司为主体,组织全村产业大户、在外能人和村民联合成立药材、运输、建设公司,整合村级闲置资源,修建药材深加工厂房,多渠道拓宽产业发展。
王祖华(左一)上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村级创业园的老板都是村内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捆绑在一起,抱团搞发展。”王祖华说,这样不仅能够把老百姓的药材销出去,也助力绿葱坡经济社会发展。
从空中俯瞰,以野花坪村野花谷为中心,易迁安置点依次排开,游客在村里避暑旅游,山水人交织在一起,一副绝美画卷铺展开来。
“我已经来这里四五天了,第一次来这里,这里非常凉快,是个避暑胜地。”游客刘娅兰说,下次来,她一定多住上几天。
而在15年前,野花谷还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2006年,打工返乡的王祖华垫资5万元,带领40多户村民开山修了首条“出山道路”。“我当时当村干部的时候,一年只有4500块钱,家里人说我一天拿自己的钱‘倒贴’给村里办事,很傻。”
2008年,乡亲一致推选王祖华担任野花坪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大伙儿致富增收,可王祖华的家人怎么也不支持。“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真正的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那个时候就萌发了为家乡做一些贡献的想法。”抱着这种想法,王祖华带领乡亲们修建公路,发展产业。
游客正在“野花谷”拍照留恋
刚开始,很多人都觉得王祖华的想法不靠谱。为取得大家的信任,王祖华挨家挨户做工作,垫资修路,和党员群众一起发展产业,凭着他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大家。
15年里,王祖华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累计修通公路100余公里,硬化主干道25公里,组织党员群众一起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药材、蔬菜等产业3000余亩。
2016年,野花坪村整村脱贫出列,如何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王祖华带领党员群众一起探索“扶贫搬迁+绿色种养+农旅融合+信息支撑”的乡村振兴模式,看着村里的商机越来越多,村民汪彩琼也办起了农家乐。
“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开办农家乐和民宿,现在的收入是一年两万多块钱。”汪彩琼说,现在她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目前,野花坪村建成民宿70家,发展蔬菜1307亩、药材1326亩,400多户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王祖华还充分利用高海拔气候,由村委会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如今的野花坪村,已成为全县知名的“放心菜园、道地药园、好客胜地”。
村里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村民黄黎未召集村里会开车而且有想法的村民一起成立运输队,不仅把药材、蔬菜运输到全国各地,还鼓了自己的腰包。
成片连块的蔬菜基地
“运输队拥有20多辆车,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我们每人每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野花坪村运输队队长黄黎未笑着说。
海拔1800多米的野花坪村还是高山反季节蔬菜专业村,这些天,村里的萝卜正在外销,王祖华也忙个不停,经常带着党员,到蔬菜专业合作社询问蔬菜销售情况,为下一步产业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每天大概有20吨的白萝卜发到江浙一带,辣椒销售到深圳广州,村民每天在我这儿能挣到200至300块钱。”巴东县野花坪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秀红盘算着。
15年来,王祖华用心、用情、用力在野花坪这片热土,为村民带好头、领好路、服好务。
“总书记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牢记嘱托,真正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村级发展‘一园多企’,打造‘梦幻野花谷’,让老百姓都富起来。”在野花坪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王祖华表示,他依旧满怀热情,同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