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刘建平)11月23日,湖北省通城县召开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城县人民政府县长杨修伟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3%,达到12.34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通城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以更实举措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支撑
做优传统产业。加强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建好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园,新造、改造油茶基地3.1万亩。发展壮大茶产业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茶园5000亩,年产茶叶3500吨以上。加快四庄循环产业园建设,加强“两头乌”品种保护和利用。加快食品饮品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粮酒、豆制品、紫苏酱等产品品牌。推动陶瓷建材产业向制造日用瓷、工艺瓷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做大主导产业。将玉立、平安、福人、瀛通、三赢兴等打造成行业领军企业和县域经济顶梁柱。加快三赢兴、平安电工上市进程,同步启动后备企业上市工作。做强磨料磨具产业,重点抓好“通城砂布小镇”建设。做强云母制品产业,重点补齐自动化、数字化短板,研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光电摄像模组等战略性项目建设,擦亮“通城电子线材”名片。做强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发展以“隽六味”为主的道地药材订单化、规模化种植,抓好湖北省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建设。推进药姑山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建设,擦亮叫响“金刚藤”等产品品牌,把通城打造成全国中医药产业大县。
做强中小微企业。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全年净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重点打造坪山孵化园、研磨产业园、陶瓷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关刀工业园、沙堆工业园、8K高清显示屏产业园等产业集中发展区。力争到2022年末,拥有产值10亿元企业2家、亿元企业33家。
以更大力度加强项目建设,聚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打响招商引资“竞速赛”。持续深耕“回归工程”,壮大回归经济,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完善产业政策和招商目录,强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100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打响项目建设“擂台赛”。每季度开展一次项目“擂台赛”活动,力争全年申报省、市重点项目20个以上。全力推进通修高速、天然气长输管道、药姑山瑶族风情体验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力促平安二期、三赢兴二期、万雅二期、泰汇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全年新增投产项目9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打响服务项目“攻坚赛”。严格执行“六个一”工作机制,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深化“政银企”合作,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以更高水平推动扩容提质,倾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县城
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城市扩容提质,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城区外围延伸。抓好品质提升。扎实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积极推动5G基站、充电桩等新基建。规划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中心。打通“断头路”,加快353国道、106国道改线,完成隽水大桥及接线工程。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扎实推进雁塔小区、老广电局小区、和平小区等16个小区改造。启动阴山河三期和李家塘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鄂南农贸大市场、万雅国际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强化精细管理。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
以更强决心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三年消危”任务,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生命防护工程,完成关黄线、象月线等改造工程。实施水利补短板三年滚动计划,启动云溪水库清淤、陆水干流防洪治理三期工程、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项目建设。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8座,整治高帮塘76口。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湘鄂赣(通城)农业数字化运营中心。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完成3.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力争到2022年末,全县拥有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8%以上。深入整治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统筹抓好改水、改厕、改能、改房、改不良生活习惯。持续推进农村“四旁”绿化,加快乡村生态景观林和乡村公园建设。
以更严要求筑牢生态屏障,致力塑造中部绿心新形象
健全生态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制度,依法全面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落实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生态环保督察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跨省、跨县生态联防联控机制和生态环境协同执法机制。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全域国土绿化五年提升行动,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化林修复1.2万亩。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完成陆水流域菖蒲港桥至肖岭段生态修复,国省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高质量推进幕阜山旅游公路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强大溪国家湿地公园、药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优化能耗要素配置,有效控制能耗增量。启动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进绿色工业制造,支持创建国家绿色工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深入开展绿色低碳社区、绿色低碳学校、绿色低碳机关创建。
以更深层次实施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发展动能新突破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生态殡葬、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改革。拓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县城发集团市场化转型。巩固拓展河湖库长制成果,推动林长制改革落地见效,探索建立覆盖县乡村的路长制。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加强与省域、市域和湘鄂赣毗邻地区协同联动,扎实推进“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度衔接湖北自贸区、岳阳综保区,深化与湖南城陵矶港、三荷机场战略合作。实施稳外贸专项行动,力争全年新增进出口权企业3家,培育出口实绩企业2家、外向型标杆企业5家。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力争到2022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2家。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确保市级“五项先行先试改革事项”全力推进,县级“五件实事”取得实效。继续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一把手”走流程等制度。
以更优质量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建隽水福利中心,改扩建农村福利院5所,认真落实“三孩”生育有关政策。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改扩建黄源小学,改造五里初中等农村薄弱学校。新建3000人规模的初中、小学各1所。坚决守护人民健康。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文化、古瑶文化、抗战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拍打舞”“赛锣赛亮”等特色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持续加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