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宜城市委书记武义泉:千年古县逐梦千亿级幸福城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07:21 来源: 湖北日报

11月22日,宜城市委书记武义泉(右)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通讯员 何维国

这里是千年古县,建城史已有2000多年,11位楚王活动于此,辞赋文学鼻祖宋玉在这里留下了《九辩》《召魂》《神女赋》等著作以及“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等典故。

这里是宜居宜业之城,现有近200家规上企业,大部分来自外地,本地干部群众对外来企业家热情尊重,农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11月22日,宜城市委书记武义泉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打造千亿级幸福之城的思路和举措。

3个“全力”谋千亿工业产值

在不久前的宜城市党代会上,该市提出打造千亿级规上工业总产值。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武义泉认为,重点是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从3个方面入手。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武义泉拿出面前摆放的清华同方笔记本电脑、磁悬浮音箱等产品,娓娓道来:“内招外招两条腿走路。所谓内招,就是存量企业的技改扩能;所谓外招,就是坚持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招引一批符合宜城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武义泉介绍,该市紧盯前期、在建、续建项目持续攻坚。对重大在建项目,逐个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推进措施,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对签约未开工的项目,认真梳理分析原因;项目投产后,加强产出效益评估监测,通过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全力推动园区集聚发展。赋予开发区更多人权、事权、财权和话语权,争创省级高新区、省级特色化工园区和国家级园区。围绕开发区重点打造9条制造业产业链和10条农业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2个350亿级、1个150亿级、1个100亿级的“211”产业集群。

宜居之城从顾名思义到“坚实屹立”

拿起访谈台上的大米和葛根粉,武义泉忍不住推介:“我们生产的绿鑫生态大米,入选军运会特供大米名单,葛百岁葛根粉也广受市场欢迎。”

他说,在村一级,宜城致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开展长山灌区和近江区域农田改造工程,提高农业安全水平。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打造宜城大虾、流水西瓜等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跨越。

同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力争到2025年,所有村(社区)全面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在城区,实施县城品质提升3年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推进小球场、菜市场、停车场、小游园等便民工程,切实通过公共空间的微改造,提高城区零散空间有效使用率。合理划分城市保留区、征迁区和新建区,按照“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思路,逐区改造,深挖楚文化资源,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宜城,顾名思义为宜居之城。我们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重点集镇为节点的城镇化体系,让城镇变得更有品质、更有内涵、更有魅力,让宜居之城更加坚实地屹立在大地。”武义泉说。

发展引擎澎湃“绿色动力”

宜城地处长江边,如何统筹发展与保护,进一步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武义泉表示,将从3个方面入手。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持续抓好汉江“十年禁渔”工作,推进汉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矿山复绿和湿地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落实落细林长制,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抓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机制,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三水共治”,落实落细河湖长制,确保境内的汉江、蛮河水质稳定达标;强化污染地块监管,加快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设施和转运处置体系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0%。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坚决杜绝新上落后产能项目。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打造汉江生态城和襄阳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支撑区。

个性问答

“龙头”来自创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通讯员 何维国 张志克

主持人:作为高学历的80后书记,您对于宜城发展中的长板和短板有什么样的思考?

武义泉:宜城特点是,产业门类多,说起来啥都有;另一方面缺乏拔尖的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难以体现。

龙头从哪来?具体到宜城,就是积极融入襄阳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打造省级创新城。

突出创新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力争“十四五”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

做强人才支撑。举办高层次人才双创大赛,加强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完善人才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医疗服务等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名利双收”、安心干事创业。

优化创新生态。对接湖北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金融创新力度,探索纯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信贷创新产品开发。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形成科技成果“钱变纸、纸变钱”良性循环。

民生福利

农村将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通讯员 何维国 张志克

流水镇余棚村村民孔令锋:农村百姓存在就医难、看病难问题,请问如何解决?

武义泉:我们将实施村卫生室“五化”达标建设,构建农村“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实行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覆盖率达100%,打造“30分钟急救圈”,为农村老百姓的就医难补上最后短板。同时抓实抓细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的“323”攻坚行动,推进健康宜城建设。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