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家距林场仅5公里,但他在林场过了30个春节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8日09:04 来源: 极目新闻

清苦坚守30年

巴东县绿葱坡镇被称为“鄂西屋脊”,这里有个集体林场叫三尖观林场。从500亩荒山到13800亩人工林,场长李能阳带领全体职工,辛辛苦苦用了30年,构筑了一道“绿色长城”,让这里荒山变林海。

从伐木、护林到吃上“生态饭”,林场职工也在“林业+”中找到了出路。植树造林30年,李能阳初心不改。近日,他上榜2021年9-10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1968年,李能阳的父亲李正国转业到当时的九盘公社任书记,组织了植树造林。“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父亲的一句话,李能阳至今铭记。

1981年,李能阳从高中毕业,应聘到林场工作;1984年他担任绿葱坡镇刘家荒村村主任,一干就是10年;1994年他被任命为林场场长。

万事开头难。李能阳理清了4条工作主线:人工栽种造林,补植枯树、死苗,巡山、宣传防火知识,建苗圃育苗。

夏季过了,高山林场很快进入冬季。李能阳和护林工人抢抓春秋两季,种植用材林和经济林。工人们带上水壶和煮熟的阳芋,清早上山,深夜下山。林场最忌火,工人喝冷水,吃冷阳芋,几乎每个人都得了胃病,还伴有痛风、关节炎。

对李能阳来说,林场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尽管家距林场只有5公里,但他在林场过了30个春节。

林场变森林公园

2000年,负债20万元的八一林场并入三尖观林场。同年,三尖观林场响应国家天保工程号召,全面禁伐。护林工人不能再靠伐木挣工资。没了收入,工人们如何谋生?

李能阳意识到,每年补植结束,苗圃剩下大量珙桐、水杉等珍稀树种幼苗是园林市场的“抢手货”,若与园林市场对接,或许是条出路。

“订单一个接一个,闲置的苗子产生了经济效益。”40余亩苗圃每年可创收10万元左右,工人们有干劲了。

​红豆杉育苗难,李能阳不信邪。2017年,他用河沙储藏红豆杉种子。2018年春天,他将种子均匀播种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森林土壤中;今年3月,奇迹般发芽了。5年间失败3次,坚持培育出红豆杉树苗。目前,李能阳已成功培育十余种树苗。

三尖观林场年平均气温8.5℃,夏季清凉舒爽。职工朱金梅嗅到商机,在林场驻地开办农家乐,年创收10余万元。林场成了森林公园,李能阳开始谋划林场未来,结合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组织职工转型开办农家乐等,青山变金山。

婉拒走出林场的机会

“我要一辈子守好三尖观林场!”2014年,李能阳曾有一次走出林场的机会,但他婉拒了。

40余亩苗圃长成规模,30余公里进场公路成了护林通道、防火屏障,李能阳有了笑容,但他觉得欠家人太多。

2009年,儿子李飞结婚,恰遇林场要建苗圃、修进场公路,李能阳“挪用”了8万元礼金。“孩子是自己的,受点委屈我能补上;职工受伤了,我补偿不了。”李能阳说。

妻子税典芝今年56岁,患有严重的颈椎病,不能背重东西,收粮食全靠一双手往家里提。她一人种6亩地、养6头猪,每年还宰3头猪无偿送给林场职工享用。

30年,李能阳带着一帮护林人造林1万余亩,栽树近160万棵,创造了恩施版的“塞罕坝”。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