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红安离休干部胡耿:宣讲红色历史 一息尚存不言休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8日08:23 来源: 湖北日报

胡耿(右)与黄美锦交流读书心得。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宋建春 夏勇刚 赵欣

楷模名片

胡耿 1934年1月出生,1949年7月入伍,1956年8月入党,曾任空军“航空兵英雄中队”首任政委及飞行大队政委。

1978年转业后,他主动申请到革命老区红安县,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县关工委副主任、县老年大学校长等职,先后被评为“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40多年时间里,他先后赴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3000多场红色宣讲,直接听众达200多万人,让更多人了解红安的红色历史、英烈事迹。前不久,他上榜2021年9月至10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一生在世无愁忧,戎马半生为国酬;长空骄子吾作伴,大地良师众相求。母病回乡尽孝道,子康落户到赤州;三十余载讲红史,一息尚存不言休。”

1月5日,在黄冈市红安县,刚刚过完88岁生日的离休干部胡耿,指着自家客厅里挂着的诗,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这是我80岁时所作,基本说清楚了我这大半生。”

半生戎马,转业来到革命老区,他以宣传老区红色历史为己任,成为当地有名的红色历史专家。

难忘朝鲜战场的一幕幕

尽管步履蹒跚,但胡耿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

胡耿是武汉人,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1938年,因日寇侵略,胡耿一家七口逃难至湖南湘潭的外婆家。逃难途中遇到日寇轰炸,胡耿的父亲不幸身亡。

1945年,胡耿一家迁回武汉。在中学里,胡耿接触到进步思想,决心从军报国。1949年7月,胡耿如愿以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一名文艺兵。

1952年春天,朝鲜战场捷报频传,作为战士歌舞团的骨干,胡耿和战友一起跨过鸭绿江,慰问战场上的将士。

“我记得部队是晚上过江,刚跨过鸭绿江,敌人的照明弹就飞过来了,顿时夜如白昼。”胡耿说,随着照明弹的升起,敌机蜂拥而至,“敌机轰炸从来不看是部队还是平民,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瓦砾。”

到了部队驻地,胡耿和战友们迅速搭建舞台。“都是在山窝里搭建临时的露天舞台,不能有灯光,条件很艰苦。”胡耿说,尽管如此,大家情绪高涨,都拿出全部的本事,为战士们表演。

战士们看到“祖国的亲人们”来了,也都很激动。胡耿说:“两次到朝鲜战场演出慰问,我看到了战士们请战的场景,真的是让人终身难忘。”

主动赴老区挖掘红色故事

从朝鲜战场返回后,胡耿主动申请进入战斗部队,成为空军的一名政工干部,曾任“航空兵英雄中队”首任政委及飞行大队政委。

1978年,因为70多岁的母亲不慎摔伤,胡耿回家照顾老母亲。也是那一年,他选择了转业。

“你是武汉人,转业为何选择此前与你人生轨迹毫无交集的红安县?”

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这个问题,胡耿笑了笑,说:“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

了解到哥哥的想法,在黄冈工作的妹妹给他写信,建议胡耿到红安县“看一看”。

随后,胡耿跑了黄冈所有的县。在红安县,他参观博物馆,走访七里坪,了解到这里牺牲了2万多位有名有姓的烈士,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英烈故事,最终选择留在这片红色土地。

来到红安县报到后,胡耿明确向县委提出“不当正职、不要任何职务、不要随便调动,只要时间”的要求。

为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和红安精神,他走访了100多位老红军和将军后代,考察了100多个革命遗址,走进数百个红色村落,收集了无数革命先烈的故事。他主持及参与编写了《黄麻起义》《红安县简志》《红安县志》《红安县地名志》等书籍,先后主持和参与“红安县革命博物馆”“董必武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改建和建馆工作。

“我来红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学习红安、研究红安、建设红安、宣传红安。”胡耿满怀深情地说。

要一息尚存,宣讲永不停步

书,还是书。

胡耿的家有4间房,其中3间都摆满了书籍。

书,是他的最爱。

书架上,有词典、辞海等工具书,还有人物传记、唐诗宋词等。几乎每本书上,胡耿都做了记号,标注了读后感。他说:“我每个月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买书上了。”

正是因为爱读书,胡耿的知识面很广。采访老红军及烈士后代、查阅史料、读书,这些为胡耿的宣讲打下坚实基础。

1987年的一天,来自空军雷达学院(现空军预警学院)的200多名学员、教员来到红安烈士陵园,他们提出要听听专家讲解当地的红色历史,大家都想到了胡耿。

“红安的红色历史,没有比胡耿更了解的了。”

那一次,两个多小时的宣讲,胡耿从红安的革命史、英烈事迹,讲到自己的体会,讲完后,学员和教员们反响热烈。

那次后,“胡耿讲红史讲得好”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来自全国各地的宣讲邀约如雪片般飞来。

就这样,胡耿的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从小学讲到高校,从机关讲到企业、乡村,最多时1天讲4场。1995年离休后,胡耿宣讲的频次更密集。

2001年,胡耿中风入院。出院后,他依旧奔走在宣讲路上。

“人生的乐趣在于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生的幸福在于理解”,这是每次宣讲中,胡耿都要表达的观点。他说,每次宣讲后,听到现场的掌声,看到大家求知的眼神,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宣讲红史30多年,打算何时休息?胡耿指了指墙上的那首《八十述怀》,“一息尚存不言休,这就是我想说的。”

点评

我和胡耿同志同为红安县的“红色宣讲员”,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他用感情建立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信仰诠释信仰。他坚定理想、坚守信念,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红色基因,用他的执着践行了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一个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向胡耿同志学习。

——荆楚楷模、红安县七里坪镇熊家咀村村民姜能山

胡耿先生退伍不褪色的先进事迹闪耀着光辉,可谓新时代先进文化宣传领域的楷模。他戎马报国、伺母尽孝,其赤子之心令人感动;他缅怀革命先烈、关爱下一代,其爱民如子的大爱情怀让人佩服;他淡薄名利、扎根基层,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精神催人奋进;他退而不休、学而不止,为事业奋斗不息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覃国慈

记者手记

“一要三不要”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

“一图两不图”即: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

这是胡耿总结的“红安精神”。

在红安县老年大学负责人黄美锦看来,胡耿不仅是“红安精神”的宣讲者,也是“红安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黄美锦说,胡老的精神境界,让人高山仰止。

随着年龄的增加,胡耿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尽管如此,面对宣讲的邀约,他从未选择拒绝。

“一息尚存不言休。”胡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荆楚大地,许多像胡耿这样的老同志奔走在宣讲一线,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发扬。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初心本色。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