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春节,来武汉博物馆看扇面书画艺术展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30日07:14 来源: 大武汉客户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30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丁燕)2月1日至2月20日,武汉博物馆二楼交流展厅将举办“春风裁月——武汉博物馆藏扇面书画艺术展”,精选武汉博物馆馆藏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扇面和成扇120余件展出,其中既有明清两代著名书画大家创作的扇面书画艺术小品,也有新中国成立前的成扇精品。

据介绍,扇子常被古人用来引风纳凉,是当时夏季消暑必备之物。人们也用扇子驱赶蚊虫、掸灰遮面、装饰空间,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形影不离。在扇子的发展历程中,其用途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形成竹扇、羽扇、蒲扇、麈尾扇、麦扇、笓丝扇、团扇、折扇等多种品类,供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使用。在众多扇品种之中,最常见的是团扇和折扇。当团扇、折扇的实用功能被不断使用之时,其艺术价值也孕育而生,尤其在传统书画艺术的影响之下,于绢帛纸张的扇面上书写文字诗词、绘制山水花卉,蕴含文化气息的扇面便随着人们的巧思而生。

唐代以来,随着文人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扇面书画形制和艺术面貌深受文人画的影响,并与传统文人书画艺术结伴前行。“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一柄绘制山水、书法隽逸的扇子不仅可以纳凉,还可以陶冶性情。书画扇面带给人们文化艺术的悦目享受,也充满了文人的风雅与情愫。

此次扇面艺术展精选的武汉博物馆馆藏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扇面和成扇120余件,既能让观众欣赏到中国扇的工艺之美,也能领略到其“小中见大”的扇面书画艺术。

精品一览:

董其昌草书扇面

质地:金笺

印识:钤朱文印“董其昌”。收藏印“井字山房”。

释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昌。

作品说明:长短式书写,草书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字形飘逸灵动,转、折、顿、按自有法度。笔势纵横捭阖,取米芾笔意为多,一气呵成。书写布局上行距、字巨阔达,行气足而疏朗。用笔上,枯湿浓淡笔墨兼施,体现出其擅长运墨的特点。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谥号文敏。精鉴赏,工诗文,书画成就非凡,是明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画派”主要代表人物。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张善子《虎溪图》成扇

质地:纸本

作品说明:一河两岸式构图,一溪将图画分两部分,左侧一猛虎临溪而望向对岸,张口怒目,须毛怒张,咄咄逼人之势跃然纸上,有欲越溪而跳之感。溪水湍流,两岸巨石突兀,山草野花繁茂,衬托环境幽静,原野之风浓厚。此画深得虎之神虎之威,这和张善子长期养虎,朝夕观察,得虎之习性密切相关。

张善子(1882—1940年),原名正兰,改单名泽,字善耔,善孖、善之,晚改善子(与单名并行)。张善子是著名的画虎大师,号虎痴,以画虎著称于世。

晚清 虚谷《松鼠图》扇面

质地:纸本

作品说明:满幅构图设色,左侧白瓷花插中粉花绿叶,枯笔淡墨,兼以焦墨,干湿并用,墨色变化多,层次丰富。旁边一松鼠似偷吃砚台中的墨,松鼠肥硕,眼睛大大的,很有灵动性;尾巴翘起,与头部、身体均为椭圆形。松鼠的毛发短直,墨色浓淡渐变,表现出了鼠毛的蓬松质感。

虚谷(1823—1896年),释名,安徽新安(今歙县)人(移居扬州)。俗姓朱(一说陈),名怀仁,法名虚白,以字行,号倦鹤,别号紫阳山民、紫阳山人、三十七峰草堂主人。室名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一粟庵、觉非庵。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