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5日讯(记者万旭明 通讯员周媛媛)2017年9月,《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人们连闯三关,排队数小时,只为在它面前停留5分钟。2022年除夕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在央视春晚上演,瞬间全网刷屏。
6月23日至26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将在琴台大剧院与武汉观众相见。从一幅画,到一出舞蹈诗剧,这将是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为何“只此青绿”?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一生只此一幅”的《千里江山图》是如此独特而璀璨。11.915米的长卷中,烟波浩渺、层峦叠嶂,山水之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它磅礴又轻盈、绚烂又自然,被古人评价为“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但古来名画众多,为何独独选中一幅山水画卷?其实,2017年的那次故宫大展中,《只此青绿》总编导周莉亚、韩真也在参观的人群中,“只此一眼,念念不忘”。两年后,由这对“中国舞坛双子星”编导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爆火“出圈”,数十个谍战舞剧的邀约纷至沓来,两人却想要突破。
周莉亚曾回忆,“在看到《千里江山图》时,突然感觉豁然开朗,特别想去做大写意的东西。”而在韩真的眼中,“王希孟在长卷中铺排的青绿节奏感,就像舞蹈一样充满韵律。它和西方油画太不同了,包含了很多文化底蕴和可以挖掘的东西。”
可从“千里江山”中来,又为何“只此青绿”?原来,灵感来自该剧文博顾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中旭的一点发现:《千里江山图》作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画中石青、石绿的颜料会在幽暗的光线下散发出宝石般的光芒,摄人心魄。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就成为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开端。
如何从画到舞?
在韩真的记忆中,“你望见它的那一眼,它所有的东西都在打动你,如果每个人都变成画中的一抹色彩,这幅画就可以在舞台上活过来。”但在历史中,对王希孟的记载仅有蔡京题跋里的寥寥几笔,《千里江山图》更与《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名画不同,其中无人、无事、无跌宕起伏。
为此,《只此青绿》虚构出一个时空交错的故事,现代的故宫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走进了千年前即将完稿的少年希孟心中。通过展卷人的眼睛,成就传世名画的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也一一进入观众视野。意象性的角色“青绿”则成为展卷人与希孟之间的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