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解码《只此青绿》:跨越千年的对话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5日10:22 来源: 大武汉客户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5日讯(记者万旭明 通讯员周媛媛)2017年9月,《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人们连闯三关,排队数小时,只为在它面前停留5分钟。2022年除夕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在央视春晚上演,瞬间全网刷屏。

6月23日至26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将在琴台大剧院与武汉观众相见。从一幅画,到一出舞蹈诗剧,这将是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为何“只此青绿”?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一生只此一幅”的《千里江山图》是如此独特而璀璨。11.915米的长卷中,烟波浩渺、层峦叠嶂,山水之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它磅礴又轻盈、绚烂又自然,被古人评价为“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但古来名画众多,为何独独选中一幅山水画卷?其实,2017年的那次故宫大展中,《只此青绿》总编导周莉亚、韩真也在参观的人群中,“只此一眼,念念不忘”。两年后,由这对“中国舞坛双子星”编导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爆火“出圈”,数十个谍战舞剧的邀约纷至沓来,两人却想要突破。

周莉亚曾回忆,“在看到《千里江山图》时,突然感觉豁然开朗,特别想去做大写意的东西。”而在韩真的眼中,“王希孟在长卷中铺排的青绿节奏感,就像舞蹈一样充满韵律。它和西方油画太不同了,包含了很多文化底蕴和可以挖掘的东西。”

可从“千里江山”中来,又为何“只此青绿”?原来,灵感来自该剧文博顾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中旭的一点发现:《千里江山图》作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画中石青、石绿的颜料会在幽暗的光线下散发出宝石般的光芒,摄人心魄。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就成为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开端。

如何从画到舞?

在韩真的记忆中,“你望见它的那一眼,它所有的东西都在打动你,如果每个人都变成画中的一抹色彩,这幅画就可以在舞台上活过来。”但在历史中,对王希孟的记载仅有蔡京题跋里的寥寥几笔,《千里江山图》更与《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名画不同,其中无人、无事、无跌宕起伏。

为此,《只此青绿》虚构出一个时空交错的故事,现代的故宫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走进了千年前即将完稿的少年希孟心中。通过展卷人的眼睛,成就传世名画的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也一一进入观众视野。意象性的角色“青绿”则成为展卷人与希孟之间的连结。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