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片】昙华林核心区综合整治项目,系武昌古城建设重点工程之一。2021年10月1日,投资约3.4亿元项目一期工程完工。今年10月1日,投资近2亿元项目二期工程将完工,将建设地标建筑城墙博物馆,打造一条平行于昙华林商业街的山顶步行街,为市民游玩休闲增加一个好去处。
北京走胡同,上海游里弄;汉口穿里份,武昌踱林下居。
昙华林,武昌古城文化之根,是武汉历史遗存最多、历史内涵最深厚、历史风貌最突出的片区。2021年10月1日,经中南建筑设计院团队妙手,她重整“妆容”再现昔日繁华,成为武汉“文艺咖”打卡地。
今年10月1日,投资近2亿元的昙华林核心区综合整治二期项目将完工。届时。“山地火车”将开进景区,让这座依山而建的人文小镇更具风情。
“杂乱无章”变“相得益彰”
青石板小巷、歪脖子老树,每走一步都有历史。雅致的洋楼、古朴的庭院,一砖一瓦都藏故事。
昙华林是明洪武年间因武昌城扩建而形成的一条老街,后又有戈甲营出口以西的区域并入,形成含花园山和螃蟹岬两山在内占地约180亩的街区。1861年汉口开埠后,让昙华林形成“中西交融”的人文历史,保留着美、英、意、瑞等教区的宗教建筑及百年古树十数株。
如今,在昙华林网红景点——瑞典教区旧址(街头历史文化博物馆)旁,开往螃蟹岬山顶的“山地火车”项目正在建设,将于今年国庆节前与山顶“城墙博物馆”一并完工,成为人文小镇的新看点。
3月2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山地火车”的配色与绿皮火车类似,但由纯电驱动,其进出站台、轨道等主体均已完工。山顶的“城墙博物馆”外打着围栏,正在进行建筑地基施工。
为何配建“山地火车”?
中南建筑设计院昙华林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程一多说,昙华林南起花园山,北上螃蟹岬,教区建筑层层递进,利用自然高差植入“山地火车”,不但与周边教区建筑相得益彰,还能有效解决山地型街区的交通问题,并创造趣味独特的观景体验。
昙华林作为武昌古城区域的多元文化中心,古代兴盛的佛道文化、近代渗入的教会文化、中西合璧的教育文化、古城民居的街巷文化等在这里交织呈网。随着城市更新,各个时期风格迥异的建筑自然生长,将历史痕迹逐渐掩埋,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路线组织无序、公共空间缺失等问题。
为修缮这条历史名街,2019年投资约3.4亿元的昙华林核心区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启动,中南建筑设计院作为EPC(工程总承包)牵头单位开展设计施工。
据介绍,面对片段式、无序复杂的空间格局,设计团队以保留9栋优秀历史建筑、9栋一般历史建筑的瑞典教区与名人故居为核心,基于武昌古城修建性保护规划,以“历史名人故居路线”、“山地文化建筑路线”和“人文艺术体验路线”为轴,整合激活街区资源,让人文重镇昙华林“仆仆归来”。
“修旧如旧”,让建筑变展品
“拿着相机不知去哪街拍,重建后的昙华林是绝佳选择”“这里的建筑各具特色,能搭配各种穿搭”……在大众点评等APP上,网友对昙华林建筑的“观后感”不乏溢美之词。
徐源泉公馆,法式古典主义砖混别墅住宅,南面的老虎窗与水泥砂浆凹痕线条、北面的双坡顶阁楼和红砖清水墙充满历史感。
瑞典教区建筑依山就势,北欧风格的红瓦大坡屋顶、比例严谨而形式多样的拱券、老虎窗,展现了古典风格砖木结构建筑风貌。
程一多说,对于场地中大量文保建筑的修缮,中南建筑设计院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通过搜集大量原始资料及研究同时期同类型风格建筑,确保建筑形制和材料尊重历史和原有特性。
如,修缮瑞典教区建筑时,由于原始图纸缺失,设计院团队多次在瑞典皇家图书馆、国内高校图书馆、地方档案馆查阅文献、资料、老照片,耗时数月才最终确定建筑修缮方案,有效保证了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为确保整治方案精准落实,设计院还运用“数字修缮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数字3D打印还原山地场景。
同时,一批新的智能化设备也融入景区——全景高清旅游电子地图,为游客提供游览指引和景点讲解;装有物联网芯片的窨井盖,能实时上报开闭状态;智能路灯杆,集5G微基站、智能照明与监控、光伏发电与储能于一体;智能厕所,能根据客流数据、气味监测,自动调节水电能耗……
“山顶和山脚都是极佳的取景视角,拍完照片还可到山顶酒吧听音乐、吃烧烤、看夜景。昙华林是个中国风、西洋味、烟火气交融共存的地方。”武汉摄影博主“泡芙鸭”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宁叶子)